第495章 留饭(1 / 2)
周城没等他反驳,继续说道:“叔祖是否疑虑边地苦寒,怕他们乍见了中原富足,难免起歪心,而侄孙要他们效死,不敢过分管束?”
周翼不置可否:毕竟周家大户,又与周城本家,便有不长眼的,等闲也不会祸害到他。
“不敢有瞒叔祖,进中州之前,我就与他们有过约定。我周城并非勋贵出身,也没有过人的威望,就与他们一般,都是六镇军户,弓马上讨些吃食,比不得葛天王横行七州的气概。想葛天王百万之众,只因了号令不齐,到头来树倒猢狲散,而况是我。如果要跟我走,就须得听我号令,不得欺压百姓,不得犯我军令,但有犯,生死由我!”
周翼听到这里,方才稍稍动容:这特么是约法三章啊。汉高祖进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而后有天下。想不到这小子还有这番计较。
六镇叛军被南平王打败之后,被归束于一处,为奴为婢,日子过得可不舒坦,不然也不会三番两次叛乱了。这小子开口就夸葛荣英雄气概,继而警告,不听号令,重蹈覆辙就在眼前。之后方才提出要求。
怪不得南平王世子与兰陵公主对他另眼相看。
这样想,面上神色略略缓和。
周城又道:“叔祖再想想,如今这世道,我燕朝与吴朝隔江而治,虽然眼下尚无战事,但是前儿洛阳一破,吴国老儿立刻劳师远征。就不说常年觊觎中原的柔然了。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士,战事一起,叔祖难道以为,中州能独善其身?”
周翼默然。
“便是胡儿,元家也已经入主中原百年,中原仍是中原人的中原,胡儿不过要了中原人一点粮食、一点布帛,付出的代价是征战四方,六镇也好,长江也罢,都是他们在镇守,中原人又有什么舍不得呢?打仗可是拼命的事。”
“小子可知人心不足?”周翼问。
“知。”周城毫不迟疑。军令原本就是针对中低级将领。对于高级将领,游戏规则有不一样。财帛土地重要,权势更重要。有了权势,要什么没有。他问:“叔祖可曾听说过,胡太后在世,曾于朝堂亲自策试官吏,能者上任,不能者免?”
周翼寻思半晌,方才从脑子里挖出这块遥远的记忆。那还是先帝初初登基时候发生过的事,并没有贯彻下来。不用想也可知背后阻力之大。大约就是从那以后,胡太后渐渐怠政。
要说起,胡太后也不失为一个聪明人。不过聪明人常见的缺陷,往往不能坚持,不能长久。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如此,政事亦如此。
“阿城你也打算——”
“叔祖说先前对于护宅有功的护院,可以赏财帛,不可以委之以重任,侄孙不以为然。”
“你接着说。”
不知不觉,周翼说话的口气已经有所转变。他自个儿没留意到,周城已经发现了。不由笑道:“财帛酬功,而忠心可用,如果还有做账房、管家的本事,为什么不呢?如果人才匹配得上我家的女儿,为什么不呢?”
周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这小子,娘子还没娶上呢,就想到女儿了。真有了女儿,看他舍不舍得——看兰陵公主不拿大耳刮子扇他。也就是南平王已经没了,他才敢这样大放厥词。
不然——
吐槽归吐槽,周城的态度已经亮了出来。周翼大致明白,敢情这小子还真没打算以官位酬谢这些胡儿。虽然态度就只是态度,未必能做得尽善尽美,心里还是无比慰贴:“世子也如此想么?”
其实在周翼看来,南平王世子还真未必比得上元明修。元明修是高祖一脉。是从高祖开始,元家方才迁都洛阳,抛弃了胡语、胡姓、胡装胡制,与中原血肉相融。南平王这亲族关系可就远了。
而且南平王世子以善战着称,倒没听说有其余才能。
周城心道世子怎么想我怎么知道。不过世子是个听得进话的人——这方面像是比三娘还强些。也就是血统上不及元明修罢了。你个汉人,和个胡儿计较什么血统。因说道:“世子虽然生在平城,却见识过洛阳繁华。”
周翼“嗯”了一声,他也是见过昭诩的。却阖目想了一会儿。
他不说话,周城也就不再多嘴。前后想了一回方才的说辞,应该没有大的纰漏。书房里静得只有呼吸,窗外虫鸣阵阵。已经入秋了。不知道三娘在外头有没有等得急了,他想。其实还有一桩事,他瞒了三娘不少时日,打算着今儿得了周家首肯再说与她听,也免得她着急上火。
日头渐渐移到了正中。
忽听周翼问:“我替你提亲,该向谁提?”
周城大喜,应道:“向三……公主提便是。”
“不妥。”周翼道。虽然兰陵公主再嫁之身,论理可以自己做主,但是这样便绕不开宋王。他心里很怀疑兰陵公主没能从宋王手里讨到休书,更不可能有人给他们判和离。只有如兰陵公主那也彻底否认有过这门婚事,方才说得上名正言顺。以他看来,是等南平王世子抵达最好。
“世子……”他问,“是不赞同么?”不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