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戴罪(2 / 2)
当初就是叛乱,自尽身亡,元明炬苦苦想要摆脱父辈的命运,不想最终殊途同归。
周城安抚她道:“……陆氏娘子带了一双子女过来,看在封郎的份上,让他入土为安了。”理论上也是不许的,不过他不比封陇,昭询不敢动他——要动就是风雷之动。
嘉敏想起来问:“那柔然公主呢?”元明炬的皇后与如今昭询的皇后同父异母,都是柔然可汗的女儿。
“礼送出境。”她和元明炬之先生过一个儿子,满周岁时候被立为储君,大赦天下,未几而夭。如今只剩了一个女儿,不碍着什么,也让她带走了。她脸色甚为苍白,却一直昂着头,没有落泪。
“我记得……”嘉敏想了一回,“是不是宜阳王叔有个女儿嫁给了慕容泰?”
“冯翊公主,”周城道,“如今在开福寺里,落发出家。”那也还是看宜阳王的面子,不然这等叛贼家眷,是要充入宫中或者发配给权贵作苦役。
嘉敏不由微舒了口气,真的,长安之乱前后有十年之久,当初如何轰轰烈烈,如今就如何一败涂地。成王败寇,她是该知道的。
“三娘还漏了一个人没有问。”周城忽说道。
嘉敏微张眸,却“啊”了一声,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她竟然连贺兰初袖的去向都忘了要问。
周城亲了亲她,心中甚喜:“贺兰氏破城有功,封了圣善夫人,如今住在长安。”城破她就还了俗,往祭陆扬。她说:“三娘命好,我比不得,但是也不是没有人,待我比待她好。”又求他允她再见她母亲和弟弟。
嘉敏闻言不作声,因隔得久,她如今再想起她,已经没有多少恨意,听了这话,甚至还有一点点惆怅。
周城又与她说道:“如今洛阳是我的人多了些,那也是安顿洛阳需要,再说……”他看了嘉敏一眼,“我也想、想给咱们冬生留条后路。”他知道冬生是他娘子的软肋。如果这个话在封陇际遇之前说,嘉敏或许会反问一句:“冬生是天子外甥,需要什么后路?”但是这时候,便只默然。
许久,方才说道:“……不至于此罢。”
周城又亲了亲她:“如果不至于此,那再好不过。”
然而大将军在长安所为的流言愈演愈烈,天子下诏,让大将军上书自辩。
嘉言进宫与太后抱怨道:“三郎这怎么回事,就揪着姐夫不放了!”
太后迟疑了片刻,方才说道:“不是让他上书自辩吗?不给他自辩的机会,恐怕流言收不住……”
嘉言不作声。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她阿娘解释,她阿娘也没有打过仗,不知道战场上的事。周城这回打长安,打了差不多一年半,不知道堆了多少人命进去,城破之后,不拿出点什么来犒赏,下面将士得疯。
也是他把长安当自己的地盘,才少伤了人命。这个对错之间的分寸,原本就很难说清。
果然,周城上书自辩,却招致更多攻讦和不满。
昭询“迫于压力”,不得不去掉太师头衔,又罚俸两年,以堵塞攸攸之口。却仍有人穷追猛打。周城原不是什么修身养性的人,哪里能没有小辫子,一时奏本满天飞,大多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
一直到……寓居洛阳的韩狸兄妹忽然出首告周城,说他与长安久有勾结,养贼自重。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
嘉敏不由咬牙切齿:“早知道那就是个祸害!”
周城苦笑:他还真想不到昭询会来这一招。韩狸是他从前送给昭诩的把柄,昭诩后来想明白了,也始终没有用。
谁想——
却安抚他娘子道:“无妨……”昭询如果真要动他,不会闹这么大声势。他如今的地位,也不是虚张声势就能吓得住的。
天统五年八月,洛阳都风传天子要治大将军,街头巷尾皆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却在这当口,传来蜀中动乱、江东已经发兵的消息,登时朝中风向一转,纷纷都说“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