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六章 意味深长解心结(1 / 2)
德城就在京城的近郊,骑快马的话,掐头去尾不过是半天的路程。
银太妃造访贤王府当天的晚上,元傅便在德城收到了雏玉怀孕这一惊天动地的消息。
元蕴托人送来的纸条,只有四个字:
“速返,玉孕。”
但这简单的四个字,却如五雷轰顶一般,在元傅的胸口中不断膨胀,让他连呼吸,都紊乱了。
玉儿怀孕了!
玉儿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
孩子顺利产下来,他便是孩子的爹了……
可笑的是,这在平常男人眼中是多么令人欢愉的消息,却令他心痛难忍,连强装笑脸的力量,也流失殆尽。
他以为,在蕴的帮助下,从京城躲到德城来,便可以了却一切烦恼。可他万万没想到,大错早已铸成,就算他躲开,却还是挽回不了
这已犯下的错误。
蕴说,让他立刻回去。可是,就算他回去了,又能如何?他连回去面对她的勇气也没有,更别说承认孩子属于他了!
或许,躲在德城,等她的计划顺利实施了,等冷铭柏回去了,他在回去,不是很好吗?
确实,选择这条路,他会比较舒服。东@方小@说网 www.LnwOw.com
可是,这么做的后果却是,他永远地失去他的孩子,也永远地失去怀着孩子的她!
“太皇太后娘娘驾到!!”
他惊得抬起头,慌忙将元蕴送来的纸条塞进袖子里,收拾了心情,站到了一边。
太皇太后迈着不缓不急的步伐踏了进来,入眼瞧见的,却是元傅脸上想要掩饰,却没有掩饰完全的不安与焦虑。
三贤王并非她亲身的孩子,但作为当年的国母,她保持着最宽广的胸襟和大度,公平对待每一个皇子。旌宣从小便不是一个开朗的男
孩子,相对于其他皇子而言,他更工于心计,擅长掩藏情绪。不仅如此,他在武学上的造诣,更是让他更加突出而优秀。她的儿子,
也就是已经去世的先帝旌浩作为太子登基,成了立国以来的第一个皇帝,面临的却并非一片安稳的疆土。东南西北的少数民族部落不
时骚动,边疆大小战事不断。评定边疆战乱,旌宣这个善武的三王爷确实帮了旌浩许多忙,她从心底也是
感激旌宣所做出的贡献与牺牲。只是,旌浩驾崩,年轻的凌麒登基掌权,她也听说了旌宣的蠢蠢欲动。若不是冷家父子声明大义,忠
心辅政,旌宣恐怕早就夺了凌麒的实权,操控天下了。
作为一个宫里辈分最高的前辈,她早已青灯古佛,退出一切尘世,独自陪伴她早逝的夫君和爱子,并不想掺和进这些事情。所以,当
元蕴提出让元傅陪她来这德城行宫时,她也没有因为贤王的野望而拒绝他得力的大儿子。虽然元傅和元蕴二人与她完全没有血缘关系
,但都是皇族子孙,她只将他们当成是如凌麒那般,作为自己的孙子而善待。这会儿,却见元傅满脸的愁绪,心中不禁有些不解,却
也不忍心熟视无睹下去。
“傅儿这么晚还不睡?怎么,有烦心事?”她带着和蔼的笑容,轻声问道。
“谢太皇太后关心,元傅只是不习惯这么早睡罢了……”
听见太皇太后问话,元傅只得寻着理由来推脱。他万万没有想到,太皇太后竟然如此明察秋毫,他还以为他已将情绪掩藏得很好呢!
“唉,哀家是老了,搞不清楚你们这些年轻人心里都在想些什么了啊……”她叹了口气,故意意有所指。
“太皇太后有千岁之福,哪里老了?!”
“唉,你就别安慰哀家。活了这么多年,听了人家喊了大半辈子的‘千岁千千岁’。可哀家始终清楚,所谓‘千岁’,不过是虚晃罢
了。人生在世,活到哀家这个岁数,也是少有了,哀家早就知足了,哪还敢去奢望什么千岁不千岁的啊!”
元傅垂首而立,并不说话。他的情绪,恐怕多少已让太皇太后看去。而显然,太皇太后的话,是带着意味深长的含义的。
“人生苦短,哀家这辈子也有不少遗憾,晚年忆起,只觉得悔不当初。可是,你们年轻人却不一样,还有大把的青春年华等着你们去
挥霍,还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好让晚年不必追忆去追忆那些痛苦的缺憾。人活在世上这辈子不容易,就算不能万
事随愿,能把握在手的,就一定要去把握,切不能徒留伤悲,等老了的时候追悔莫及啊!”
也不知太皇太后是真的明白元傅的心思,还是误打误撞解了他的心结。总之,刚才的一席话,像是开了天眼一般,让元傅豁然开朗。
像是点到为止一般,太皇太后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道:
“傅儿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对哀家提便是。这德城行宫可不比皇城,可是哀家的地盘,这里哀家说了算。不过,这话可不能告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