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学馆门前斥(3 / 4)
群前空出一小片地,地上躺倒一个孱瘦少年,不知是死是活,一名包裹素巾的妇人跪下把他抱在怀里,不住地哭喊,这可比是一块巨石砸入水面,众人回过味,仗着人多胆壮,“哗”的一下便往前涌来。
最前面的变成一群义愤填膺的文人,义正言辞地替中间那群死者家眷讨要公道,那些家眷不要公道,只要呜呜哇哇地要还尸首,后头是稍稍嚷嚷议论纷纷的百姓,为求真相求近观,死命地往前挤,几处哀嚎,也不管事谁踩了谁的脚,谁碰了谁的头,谁摸了谁的钱袋,而前头那对要死要活的母子却悄悄在人群中走离。
那些个官差刚被那哭丧的妇人吓了一跳,不敢再强行阻拦,眨眼的工夫,就被人潮推后了一丈远,快要让他们冲到门口去。
几个劝解的官员惊地连连后退到门内,高志贤皱了下眉,就对随行的侍卫点了下头,便听一声高亢的嗓门,力压群众,直能传到隔壁街上去:
“刑部尚书高大人在此,谁敢放肆!”
百姓不多见大官,也不了解朝政,但尚书还是知道的,且刑部尚书这种掌管刑事的高官最让人心里怕服,一听这吼声,往前推进的大部队很快便停滞住。
“本官乃是刑部尚书。”高志贤背着手走到人前,站在台阶上能让对面街墙下的人也能看见他人影,“诸位冷静,大书楼一夜二十八条人命皆为猝死,并非凶杀,案将定结,这就请家眷入内认领亡人,还请无关人士速速离去。”
结案了!?
众人一愣,可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听一声高喝:“高尚书不可,此案尚未查清,怎能草草结案!”
高志贤侧身看着沉着脸走进他的遗玉,就从袖中掏出一方黄娟手谕举起,板着脸道:“皇上谕旨再次,责令下官今日结案,此案刑部已有查证,魏王妃阻拦,是想抗旨不成?”
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遗玉低头连道“不敢”,又伸出两手,道:“事关文学馆声誉,敢请一阅圣谕。”
高志贤摸了下唇边的胡子,就大大方方地将那黄娟放在她手上,遗玉打开看罢,一皱眉又松开,抬头道:“若我没有记岔,律中断篇有一则定曰,‘日案起于辰落于酒’,这还未到酒时您便结案,恐怕于理不合吧。”
高志贤眼中精光一闪,看地她心里微微生出些不自在,才道:“想不到王妃竟也精通律则。”
“稍有涉猎。”遗玉捏着皇帝手谕,不急奉还,压下那点不自在,定了定心神回视这位列三品的朝臣大员,道:“经我所查,死者一众非是正常猝死,乃是毒杀,还请大人现就开堂审理,容我代为解疑。”
也许逆着皇帝的意思,以后会更惨,但要她眼睁睁瞧着李泰被这般打压,让那些人命冤死,那时万万不可能的。
“莫不是高某听错,魏王妃要审此案?”不等遗玉回答,他便又不咸不淡地续道:“恕高某不能奉陪,这刑部的案子,还轮不到王妃来管。”
这话说得直白,就是在讥她自不量力,遗玉并不意外,她很清楚听命协助查案的杜楚客不在跟前,她一个王妃位份是高,但没有谕旨圣意,如何也管不到刑部的案件,刚才那么一说,也只是想试探他。看看外面呢静不了多久的人群,遗玉面露急色,又看看眼前一副不合作态度的高志贤,僵着脸道:
“那还请高大人依法行事,不到酒时,不可结案。”
高志贤沉默下来,就在遗玉等得有些沉不住气的时候,才抬手指着外头骚动声又渐渐响起的人群,道:“高某是会依法行事,只是这民情愤愤,再拖下去,恐惹大乱,你若是能安抚众人,等到酒时结案未尝不可。”
“这就不劳您费心。”遗玉见他松口,将黄绢双手递还,转身面向外面开始推搡的人群,超前一步站出来,吸了口长气,环扫众人,扬声道:
“诸位还请静下,听我一劝!”她顿了顿,等人声小一点,没理会那几只尖嗓门的跳蚤,继续道,“大书楼二十八条人命一夜身死,实乃痛事,人实在文学馆出的事,文学馆就必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说得好听!人都被你们害死了,还要什么交代,又赔不了我们人命,快把我大哥尸首还来,让他入土为安也好过待在这腌渍地方!”
这挤在人前嚷嚷的是个二十出头的男人,一手护着老母,一只拳头扬的高高的哑声呼道,迎来一片轰轰应承,一下子就将遗玉的声音盖了过去,声势颇有些骇人。
……
文学馆这边动静,各路人马已有耳闻,纷纷踏至来看热闹,有几个是不得不提的,比方说,骑着马立在一棵树下一脸担忧的程小凤,比方说她身边不远处一辆马车上坐的三人。
“呵,还真是热闹的很,好戏连连呀。”李元昌从对面车窗看望外头,道,“没想老四这口子还是个胆大担事的,你说那么些人围着她竟也不怕。”
李元嘉坐在他对面,将闪烁的目光从窗外收回,低头把玩着腰上佩环,“你怎知她不怕。”
“咯咯,嘉哥哥不知,这魏王妃的胆子可大呢。”长孙夕放下窗帘,扭头对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