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博山、二胎(2 / 5)
紧张、作坊拥挤的时候,他又觉得需要改善。
“台基厂那里有空地,倒不如咱们挪去那里,小王也要常去巡视。”
林重阳忙道:“多谢殿下体贴,现在奇技馆还没有什么建树,殿下万不可对其太过优厚,以免惹来臣工们对殿下的劝谏。”
一旦有劝谏发生,那其实不算愉快的事情,想做的做不成,阻拦的不遗余力,到最后难免不欢而散,哪怕一方妥协也心有不满。
太子见林重阳如此说便笑了笑,就没再提,他原本说把奇技馆移到台基厂那里也不是单纯为了奇技馆考虑。奇技馆在城外的话,他出城不便就不能去。这一趟出宫估计都要惹来言官们反对,说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子殿下有事可召臣工入宫垂询而不可轻易出宫增加危险,出城那就不用想了。
如果挪到台基厂,毕竟也靠着詹事府,距离衙门、皇城也不远,他要说出来巡视,还是有机会的。
这时候就有太监提醒太子应该回宫。
太子虽然心里不乐意,却也必须要起驾回宫,少不得再叮嘱林重阳和邓铉几句,让林重阳放开手脚尽力,让邓铉一定要好好配合林修撰。
几人跪送的时候,太子将林重阳扶起来,“林修撰拿我东宫的腰牌去东华门递牌子,自然有人带你入宫。”
大有你常来宫里找我玩的架势。
林重阳自然不敢这样解读,这可是国之储君,未来的希望,要是一心贪玩的话实在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将太子恭送回宫,林重阳等人松了口气。
邓铉笑道:“林修撰,最近是不是要见天来工部,咱们可要多多亲近。”
林重阳拱手:“还要多多劳烦邓郎中,不知道邓郎中能否派两名书吏帮忙梳理文书。”
邓铉自没有不肯的,就问他有没有想好的人选。
林毓隽是在刑部实习,庄继法在兵部,蓝琇却在工部的,只是不在本司。另外还有几个认识的同年,也在工部实习,其中有俩在虞衡清吏司的。
林重阳就报了他们的名字,又把蓝琇的名字也报上,看看能不能一并要来帮忙。
蓝琇在这里一直都被使唤端茶递水、偶尔抄一些文书之类的,还没有正式给差事。
林重阳想拉他来帮太子婚礼出把力,积累一点经验和人脉,以后在六部实习也能少受些闲气。
果然邓铉听他要蓝琇,就笑道:“我想林修撰会要这位同乡,早就帮你向水利司要了人的。”
人家示好,林重阳自然领情,道了谢,邓铉就让人去把蓝琇请来。
兄弟见面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邓铉就让他们只管忙,有需要的就找他,然后就将空间留给他们。
几人少不得要小声说几句叙旧的亲密话。
片刻,林重阳道:“冶炼工艺咱们摸索得不错,当务之急找材料,有了材料反复试验总能成功的。”他就让诸人帮忙先看京城附近各地以及山东各地的地质特点,看看能不能有现成的可以烧玻璃的材料。
他记得前世山东有个博山玻璃品牌,非常有名,做出来的玻璃制品清澈非凡,十分漂亮。
所以,那里肯定有适合烧玻璃的材料。
他寻找山东博山的资料,只是翻了半日也没翻到博山在哪里。
他问了几位同乡,也都没听说过博山,然后都分别查找山东各府的山名。他们也没问林重阳为什么一定要找博山,为什么认定博山在山东,反正他这么说他们就这么找。
林重阳亲自去问邓铉,邓铉也没有什么印象,提醒道:“亦或者博山并非一座山名,可能是个地名。”
虽然一般以山为名的地方基本都会有这么一座山,但是也不排除有例外,比如说京城西边的石景山,并非一座山。
林重阳道了谢,继续去找,依然没有找到。
蓝琇道:“会不会不在山东?”
林重阳道:“定然是山东某地,而且不是海边,很可能是青州、济南或者兖州境内,再往更小的地名去找,不要只看州县看看有没有村或者镇。”
这样无疑会加大工作量,非一日之功。
蓝琇道:“续宗在户部广西清吏司,不过他们和山东清吏司挨着,让他帮帮忙?”续宗是庄继法的字。
林重阳笑道:“那倒是好,就怕给他们添麻烦惹来非议。”
蓝琇笑道:“不会,他们也闲得很。”
林重阳也能理解他的意思,哪怕工作很多本应该很忙,可出于一些这样那样的缘故,反正新人一入行,总是要闲上一段日子的。
到了下衙的时间,众人约定明日继续来此,林重阳则去告辞邓铉,蓝琇去找庄继法。
一连两日,他们也没找到博山的确切位置到底在哪里,林重阳又不得不去东华门递牌子求见东宫,请太子帮忙去文渊阁看书。其实他已经不抱希望,他怀疑博山这个地名是后来朝代改的,原本不叫这个,至少明代时候不叫这个,可他也只是无意中逛市场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