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城(1 / 2)
钦差的奏折短短几百字,就把安排流民这个事说的清清楚楚,尤其重点交代了蒋家抄家这件事,把蒋家的野心说的明明白白,给朝廷大佬敲了一个警钟,平静了几百年的国家下面已经是波涛暗涌,地方上的一些士绅对朝廷已经离心。
对比蒋家的狼子野心,程家的做法就讨喜多了。要是平时哪个士绅捐献了身家,在朝廷大佬的眼里也是理所应当的,最多嘉奖几句,赐个匾额或者牌坊。而现在是人心不稳的时候,朝廷大佬是有意要树立个典型,告诉天下人心向朝廷还是有好处的。朝廷大佬决定对程家厚赏。
程老爷正在听账房汇报几个产业的出息,外面门房就快步跑了进来。
管家皱着眉质问道:“什么事?如此慌张!”
程老爷看了看门房跑的站立不稳,出气不匀的样子有些不喜。
“外面……,外面,来了钦差。”门房大口踹着粗气。
程老爷嫌弃的表情还没有消散,又被这个消息一惊,一时间表情有点滑稽,顿了顿整理好情绪才问:“你是说陆钦差回来了?”
“……不,不是,是个公公,说是来传旨的!”门房说了半天,才把话说清楚。
“什么,传旨?!”程老爷失声问道。
“是一个穿着鹭鸶补服的公公,身边还有两队带刀护卫!”这是门房已经恢复的以往的口齿伶俐,只是神色还有点惊惶。
穿鹭鸶补服的已经是正五品太监了,已经反应过来的程老爷大声道:“赶快打开中门,我出去迎接,你赶快去后院通知夫人!”
程老爷说完就快速整了整衣冠,快步往大门走去,他的贴身小厮都要小跑才能追上。
管家听了程老爷的吩咐,用他几十年来最快的速度跑到后院,将这件事禀告给了夫人。
“怎么办?该怎么办?”平时喜欢自称名门之后的程夫人这时急得团团转,她根本不知道接旨要准备哪些东西。
这时还是闻讯赶来的二少奶说话了:“管家你先去召集全府的仆役,准备好香案。婆婆你先把衣服换了,顺便给公公准备一套正式的衣服。”
“儿媳也要去换一身衣裳,就先告退了。”二少奶奶见婆婆已经镇定下来,便开口告辞。
管家听到吩咐也顾不得向程夫人告退了,径直出去吩咐各个管事召集府里的仆役。程夫人被儿媳提醒了也马上镇定了下来,心里有些尴尬和羞恼,看管家直接出去了,更加觉得难堪。但这种关键时刻不能表现出来,程夫人吩咐身边的丫环找出程老爷的衣裳,她自己自顾自的换了衣裳。
这边,中门大开,程老爷看见门外穿着鹭鸶补服的中年太监神情高傲的举着手里的黄色圣旨,连忙躬着身子出去迎接。
“公公远道而来,不如先喝口茶解解乏?”程老爷一边躬身在前面带路,一边恭声询问道。
“杂家有皇命在身,当然要先传圣旨!”那太监看了看左右,眉峰一敛:“香案还没有摆好?”
“快了,快了,内子正在操办。”程老爷一边抹汗,一边递出一叠银票小心翼翼的道:“我们这是乡野之地,没有接过圣旨,没有见过世面,要是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公公不吝指点。”
那太监一手接过银票,仍旧目不斜视,只是用手指感受了一下手里银票的厚度,开口的声音就柔和了几分:“接旨的一切事宜,本该太常寺派人教导,但这通州距京师确实远了些,这些事就由杂家代劳吧。”
那太监说完又指点了程府一些事,程老爷听了,立马吩咐身边的下人去安排。
李玉儿正在切菜,就听见管家的人给苏厨娘带话,让厨房所有的人都马上收拾好仪容,都到正院去。
苏厨娘不知道是什么事,但立马派了跑腿丫鬟去通知大厨房的人。所有大厨房的人到了之后,苏厨娘又剔除几个仪容不整的粗使,才带着众人去往正院。
李玉儿跟在后面思量着到底有什么事儿,从她来程府这样的全府大集合也只有两次,一次是要杀鸡儆猴,一次是要给主子拜年,不知道这次有什么大事。
到了前院之后,李玉儿才发现,程家所有男丁和女眷都已经穿好正装,依次排在一个香案前面,府里其他仆役也陆陆续续到达了,但都鸦雀无声的在管家的指挥下,依次的排在主子们的后面。
就刚才那快速的一眼,李玉儿已经看清楚了,香案的对面肃立着一个面白无须穿着官服的人,那人手里还捧了一个明黄色的卷轴一样的东西。垂下头,李玉儿跟着桂香她们一起排在后面,面上也带着些惶恐无知的表情,但心里对今天的事情已经有了个大概的猜测。
果然,见人到齐,程老爷净手焚香后,那个太监就打开圣旨,开始宣旨,接下来就是一通华丽又晦涩的辞藻。
李玉儿听不懂圣旨里每一句话的意思,却仍旧努力去听,半天终于在脑海里拼凑出了个大概,那就是程府这次献粮有功,朝廷给了嘉奖。给程老爷封了个从五品员外郎,给程夫人封了个‘恭人’的诰命,还给程府长子赏赐了一个国子监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