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你说行就行(1 / 2)
“大嫂子,咱不说他们。 ”苏溪抹了一把脸,抹去脸的悲伤,勉强一笑。
“好,不说他们。”武大嫂干脆的附和道:“妹子,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嗯。”用力一点头,苏溪再开口,声音还残留着一点沙哑:“咱村里的豆子产量高,又颗颗饱满。我觉得,要做豆腐的话,那口味肯定不差。”
“说道做豆腐,咱村子里还真有人做。不过,都是在过年的时候,一家做一扇豆腐。多的,没有了。”
武大嫂说的是附近村镇也包括两个青山村的习惯,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做成豆饼,一点也不用担心会浪费了。
在过年做豆腐的时候,并不是家家户户一起动手。而是集在几家,不是别人家,是村长和村老们家。
到做豆腐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带自家的豆子,送到村长和村老们家里。然后,按照顺序再依次往家里领豆腐和豆渣。
那时候是村子里较热闹的时候,毕竟快过年了,除了村子里有人家杀猪非常热闹之外,是做豆腐的那几天了。
领回来的豆腐,有的是现炒来吃的,而有的则要过油炸后在熬菜的时候用。还有的,会放到冰天雪地里做成冻豆腐,味道也很好吃。
平日里大家伙吃豆腐,都是拿豆子到外村去换,并不会再特意去做。
“咱村子吃豆腐最多的时候是过年,那时候油水较足,豆腐直接炖也好,油炸后熬菜也好,或者是冻豆腐也好,大家伙都爱吃。”
武大嫂笑着回味了一番过年的饭菜,跟平常日子起来当然是有滋有味。不像平常,炒个菜都舍不得多放油。
两个青山村的日子已经很不错了,起外面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村子绝对要好的多。
也不会天天顿顿的窝窝头咸菜,最差的也能用肥肉擦一擦锅底,虽说是水煮的菜,那菜里也是有油星的。
“大嫂子,是说咱村没有正经做豆腐的人家吗?”武大嫂所说的,跟苏溪曾经见过的有点不同。
在保姆家的那个村子里,过年的时候也是家家户户都做豆腐。跟大青山村不同的是,保姆她们家所在的那个村子,都是谁家在谁家做豆腐,而不是集在某几家。
而且,她记得保姆那个村子过年时做豆腐不少,光是剩下的豆渣做的渣子饼,够吃好久了。
“没有。咱们都习惯了去村长和村老家,没有谁在自家里做豆腐。”武大嫂想也不想,摇了头。
村长和村老们除了帮村里人做豆腐之外,还会在她们往回领豆腐的时候,叫她们带回一刀肉来。
说来她们青山村里是有极品,但村长和村老们都是好的。并没有谁在村子里耀武扬威,随意欺凌村里人,反而会在村里人有需要的时候搭一把手。
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好,平日里不会在村里人面前炫耀,也不会拿钱砸人。而是会在过年的时候,给家家户户一刀肉,叫有的人家多吃一口肉,叫少的人家也能过个好年。
因此村长和村老们日子过得富足,却不会让青山村的人眼红、嫉妒。也是由于这是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而不是从村里人身压榨来的。
村里人只会羡慕,然后也更加用心在自家一亩三分地。要是有余力的,也会多开垦一些田地出来,以便增加一点收入。
“那大嫂子,你们看要是用这里的水做豆腐,味道是不是能更好呢?”
村长和村老们她也见过一两面了,不能说完全相信。但,从她跟这些人的接触来看,他们确实不是那种看不得其他村人好的人。
那么也不用担心,将来她们几家有了赚钱的营生,会被压榨和抢夺了。
“我觉得,味道绝对差不了!”柳枝儿心里欢喜,不自禁的声音拔高了。
“妹子,你是说关于这个豆腐的营生吗?”柳枝儿的话音未落,武大嫂问道。不是柳枝儿一个人这么想,她们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
青山村的豆子是好,要是加苏溪家里的水,那么做出来的豆腐味道绝对会更好。
“是,大嫂子。”苏溪点头,她只提供主意。至于说谁家做什么,要看各家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而她,不会在一旁指手画脚。免得好心办坏事,不能给武大嫂她们带来收益,反而让她们平白忙活一场。
“大嫂子,你看,谁家合适做豆腐呢?”
俗话说得好,世最累的活有三样,那是‘撑船打铁做豆腐’。撑船打铁不说了,做豆腐绝对是个体力活,起早贪黑自不必说。
对于武大嫂她们家的情况,她是不清楚的。那么谁家适合做豆腐,那要交给武大嫂她们来决定了。
“小青,你看,你们家把这个营生接下来,怎么样?”果然,武大嫂略略想了一下,根本没有问其他人的意见,直接把做豆腐这个活计交给了吴凤云。
“大嫂子说行行。”一旁的余小青微微一笑,也不推辞接下了武大嫂这个安排。
不用武大嫂仔细说,柳枝儿先给苏溪普及了一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