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李代桃僵(2 / 3)
尤其是不跟清流结党么?我偏偏就要造成你结党的事实。
考官的构成,跟朝局差不多,张党和夏党,各占半壁江山,其余大多是中间派,而在中间派当中,清流又占了大多数。翰林院和都察院本来就是盛产清流的地方,权责又重,尤其是在科举当中。
夏党加上清流,轻而易举的占到了多数席位,但夏言的脸色却比刚才差多了。站过来的都是清流,而他最想拉拢的那些中间派,却都原地不动,张璧和蔡昂都是如此,没有比这更让他郁闷的了。
清流只能利用,而不能收为党羽,一则皇帝不喜欢,二来收这些人做党羽的成本也很高。清流的官职普遍较低,提拔他们要花费很大的代价,相反,驱使他们对付敌人就简单得多了。
张璧、蔡昂这些人才是最值得拉拢的,若不是已经有了足够的声望,并且简在帝心,又怎么会被提拔为会试考官?没有刘同寿的话,这二人就是主考官,怎同寻常?
现在完了。
从考题中就可以看出来,张璧有放水的意思,不过,他碍于名声,也不敢做得太明目张胆,当清流和张党起冲突时,他们顶多就是不偏不倚。而现在,张孚敬连消带打,在夏党和张党之间划出了一条界限,直接就把张、蔡这样的骑墙派给拉过去了。
看起来,夏党依然保持着强势,可夏言却是有苦说不出,懊丧不已。
比夏言更郁闷的,是黄锦。
胖子察言观色很在行,但对朝中的这些勾当就很生疏了,嘉靖对宦官管得太严,就算是黄锦这样的红人,一样没机会参与,自然也没啥经验。他只知道,皇上眼下有点焦躁,这考卷若是呈上去,不一定会惹出什么乱子呢。
“这不太好吧?皇上的意思是,让各位尽快商量出个结果来,而不是要亲自判断,事事都要麻烦皇上的话,又要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何用?”黄锦这话说的已经很重了,要不是真急了,他是不敢这样冒犯大臣的。
张孚敬倒是从谏如流,他认真听黄锦说完,点点头,向夏言问道:“黄公公这样说了,夏尚书,你意下如何?”
“既然有了公论,就不必再出尔反尔了,就依照前议罢。”裂痕已经产生,夏言当然不会就此作罢。在他看来,张孚敬和黄锦分明就是在唱双簧,否则张孚敬反击的时候,胖子干嘛不在第一时间提出反对意见,而是等投票结果出来了,才跳出来?
“也罢,便依夏尚书。”张孚敬果然没有激烈的反对,看起来像是见好就收了。
表决也表了,两大巨头也发表了意见,另外一个重量级人物李大学士看起来又没什么立场,众考官自然别无话说,当下一齐出门,奔紫禁城去了。
“张阁老,您这是干什么啊?把卷子给皇上御览,您这不是给皇上添堵么?”上了路,黄锦也顾不得避嫌了,上了张孚敬的车,连声埋怨不已。
张孚敬轻笑道:“黄公公无须担心,你只消转告皇上‘秉公办理’四字即可。”
“秉公办理?”黄锦将这四字在嘴里反复念了数遍,突然心中一动,瞪大了眼睛问道:“难不成……可是……”
“老夫那弟子,还是有些手段的。”张孚敬捻须微笑,笑容中满是欣慰和得意之情。
群臣的到来,果然给皇帝添了不少堵。
大殿中静悄悄的,只有纸张翻动的‘哗哗’声在回响着。嘉靖面如寒冰,锐利的目光不时在考卷和众臣的脸上扫视着,似乎在犹豫着,到底拿谁开刀更好。每个被他看到的人,都是头皮发紧,心底生寒。
乾清宫的气氛越发的凝重了。
“这篇文章……”嘉靖抬了抬手,然后又放下。
这篇文章除了破题和内容,其他都是狗屁不通,行文风格倒是很符合刘同寿的作风,八成就是他的答卷了。
嘉靖有心直接取了,可想到到手的好名声飞了,他又觉得很是不甘;但不取也不行,原本无所谓的事,现在已经上升到盛世祥瑞的层次了,他又怎么舍得?
思来想去,他咬咬牙,打算先取了再说。不管怎么说,这次的祥瑞也比之前的那些白鹿、白兔的强,名声差点,总比没有强。
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衣襟被人轻轻拽了一下。他大吃一惊!这种感觉,他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了,他是皇帝,谁敢拽他的衣襟?何况,他背后的位置,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站的。
眼下站在他背后的,除了黄锦还有谁?能让循规蹈矩的黄胖子来这么一手,很显然,此事别有玄虚!
嘉靖的城府非常深,惊讶过后,心念急转,表面上却丝毫不动声色。在丹墀下众臣看来,皇帝只是抬了抬手,然后又放下了,跟之前犹豫时的举动并无二致,哪里知道私下里还有这等小动作?
正因如此,当皇帝终于开口时,说出来的话,使得大多数考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诸位爱卿言之成理,此文切题虽贴切,但文理却不甚通,可见,此人只是个幸进之徒,国家用之,有害无益,便黜落了罢。”
众臣皆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