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白水潭之狱 (1)(4 / 11)
家是名门望族——曾布倒罢了,他哥哥曾巩颇有名望,而邓绾却是个十足的暴发户、无耻的小人——韩维自是很看不起邓绾。但表面上,他却显得非常的热情:“子宣、文约,来我这小小开封府,不知有何贵干?”
邓绾嬉笑道:“持国兄,我二人奉圣旨,来协助你一起办理白水潭的案子。”
曾布却只拱了拱手,苦笑一声。
韩维心中雪亮,他知道二人虽然都是新党骨干,但邓绾急于讨好王安石,而曾布却是与石越私交甚笃,两面难做人。他一面在心中暗暗计议,一面满脸堆笑,道:“有二位相助,在下真人轻松不少。”
邓绾笑道:“这是陛下关心的案子,做臣子敢不尽心尽力,持国兄,人犯可曾提到?”
韩维心里暗骂,脸上却笑道:“先喝杯茶再谈公事不迟。”
邓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这等事耽搁不得,如果人犯走了,如何向皇上交差?”
韩维假意笑道:“几个酸秀才,能跑到哪里去?”
曾布心里一琢磨,立时便知道韩维的用意,他意味深长的望了韩维一眼,笑道:“文约,持国兄说得有理,先喝杯茶吧。”
邓绾也是省试第一名,同样的聪明剔透,岂不知二人的把戏?他一心想把这个案办漂亮了,进一步得到王安石的重视与皇帝的赏识,现在御史中丞杨绘得罪王安石被罢,职位出缺……但他也不想得罪韩维,毕竟韩家势力根深蒂固,非比寻常。他眼珠一转,半开玩笑的说道:“既如此,子宣和持国兄先喝茶,我却是忙碌的命,就让我点了兵丁去抓人吧。”
韩维和曾布四目相交,心中都觉得邓绾真是做人不留后路——不说白水潭集天下人望,单单石越,又岂是好惹的吗?二人在心里问候了邓绾祖先之后,无可奈何的跟着邓绾一起点了人往白水潭开去——毕竟不能让他一个人去,否则这事好说不好听。
邓绾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一路上不时和韩维、曾布点评白水潭周边的风光,和韩维、曾布不同,他是第一次来白水潭,这里的水泥碎石路、红砖瓦房,都是他平生第一次见着,自是忍不住惊叹。只是他为人过于不堪,韩维故意不去理他,只和曾布说话,却把他晾在一边。邓绾却毫不在意,厚颜无耻的没话找话,和韩维套着近乎。
不多久,便到了山门之前。邓绾骑在马上,望着石坊上的对联,颐指气使的说道:“什么事事关心?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都不懂,亏石越还是治《论语》的!”
韩维冷笑道:“看来邓大人对《论语》颇有心得?”
邓绾嬉笑道:“不敢当。”
韩维见他如此无耻,不免哂道:“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不知何解?邓大人想必有以教我。”这也是《论语》里的话,他这是骂邓绾大言不惭。
邓绾心中大恨,却不敢和韩维计较,心道:“只要我有一日能做到御史中丞,纠绳百官,必和你韩维算今日之账。”因此竟假装没有听见,嬉笑自若,顾左右而言他。
曾布听韩维奚落邓绾,心里也委实痛快。但他和邓绾始终都新党一派的人,不好表露得太明显。便忍住笑驱马上前说道:“这是皇上亲笔手书的院名,我们骑着马进去不太恭敬,不如下了马吧。”这也是隐晦的提醒邓绾,白水潭学院是有来头的。
韩维和邓绾连忙答应,下了马来,九转十三弯的往白水潭学院走去。这么一帮人大摇大摆往白水潭走来,桑充国自是早已知道,早早带了一些师生到明理院前相迎。见众人走近,桑充国连忙驱前一步,抱拳道:“韩大人、曾大人远来,在下未能远迎,伏乞恕罪。”他不认识邓绾,便没有打招呼。
韩维勉强笑道:“桑公子,本官奉皇命公干,请《白水潭学刊》李治平等十三名作者及编者随本官去一趟开封府。这位是知谏院邓大人,和曾大人一起协助本官办理此案。”
桑充国听说是邓绾,心中鄙夷,便只轻描淡写的拱拱手,曼声招呼道:“邓大人,有礼了。”
邓绾见他如此,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心里恨声骂道:“你一介布衣竟敢如此轻视我,本官必让你知道我的厉害,别以为石越我就不敢得罪。”嘴上冷冷的“哼”了一声,说道:“桑公子,不必多礼,把这些人给某请出来吧。若让衙役进去抓人,弄得鸡飞狗跳,于石大人脸上不好看。”
桑充国干笑道:“邓大人吩咐,敢不照办。”接过韩维手中的名单,喊道:“段子介,来,去把这些同学给找来。”段子介应声而至,却听邓绾打着官腔说道:“慢——,让几个衙役跟着这人一起去,免得你一人忙不过来。”
桑充国心里暗骂,口里却答应道:“邓大人所虑甚是。外边风大,诸位大人先入室喝杯茶?”
邓绾冷冷拒绝道:“罢了,我们就在这里等着吧。”
等了约摸一盏茶的功夫,段子介就带着几个衙役一脸纳闷的回来了,隔老远就说道:“桑教授,这些学生,不知为何,竟一个都不曾在学校。”
“什么?他们跑哪去了?”桑充国装作大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