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十字 (2)(11 / 11)
,过了一会儿,笑道:“如此说来,桑充国也并非仅仅是一个书生这么简单呀!”
陈元凤冷笑道:“桑充国无可无不可,是程颢极力劝说他答应。何况他父亲既已应允,婚姻大事,双亲尚在,又岂容自己做主?”
吕惠卿微微抬头,望了陈元凤一眼,应道:“原来如此,程颢这个老狐狸。”顿了一会儿,又笑道:“如此说来,桑家不经意间,便成为了大宋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了。我的恩师,可不简单呀!”
陈元凤眼皮一跳,小心翼翼地问道:“恩师是说,王安石是结桑充国为援?”
“白水潭学院,《汴京新闻》,魏国公韩琦的义女,姑爷石越,桑家的财力,再加上王相公的女婿,桑家的力量,不知不觉,几乎可以与河北韩家比肩了。韩家为本朝巨族,靠的是什么?一是人才辈出,二是门生故吏,桑家迟早会走到这一步的。”吕惠卿放下茶笼,背着双手,轻踱到凉亭边上,冷笑道:“我的恩师是害怕罢相之后,有何不测,预先埋下一队伏兵呀。”
邓绾凑上来,笑道:“我看不足为惧。”
吕惠卿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转过身,对陈元凤说道:“我也需要一些人才了。《新义报》一定要由自己人控制,履善你也要到地方上去,再积累点资历。”
“多谢恩师栽培!”陈元凤喜出望外。
吕惠卿轻轻拍了拍陈元凤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记住做官要清正,有了官声,回来便可以进御史台。”
“学生谨记恩师教诲。”
吕惠卿望了一眼热切的邓绾一眼,心里冷笑一声,脸上却温和地笑道:“邓公子亦可以趁此机会在地方谋一优差。”
“多谢相公。”邓绾谄笑道。
一声“相公”,把吕惠卿捧得身心飘然,浑身舒泰无比,为了这一声称呼,他奋斗了几十年!“如今河北各路救灾,一切有条不紊,正是建立政绩的好时机,所以履善与邓公子,都会派到河北去。我会挑两个有矿山的州县。”他看似不经意地说出这句话,陈元凤还不知道深浅,邓绾却不禁大喜,如今朝廷出卖矿山开发权,在有矿山的地方做守令官长,不动声色之中,发财致富,如探囊取物。他却不知道,吕惠卿自己也想买一个矿山,下面有几个亲信,自然方便得多。
在给女儿定下这桩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婚事之后,王安石立即替王雱告了病,一家人乘船静悄悄地离开生活了五年的汴京,前往江宁任上。至于为什么王安石要把女儿许给桑充国,尽管外人有许多的议论,但是王安石心中的想法,却已经没有人知道。两个当事人平静的接受了这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典型中国古代婚姻,甚至连相亲这一道程序都省掉了。
就在王安石离开汴京三天之后,也就是熙宁七年八月十九日,李宪押解玛尔戬回到汴京城,枢密使吴充奉诏迎出西城外十里,赵顼喜出望外,御殿受俘,封玛尔戬为营州团练使,赐姓名为赵思忠,授王韶观文殿学士兼礼部侍郎,进枢密副使。王安石开拓熙河的政策,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此时王安石却已经不在相位。
在这个时候,眼看着熙河靖平、天已降雨,受灾地区救灾有条不紊地进行,运粮的商人们络绎不绝的来往于大河南北,多数的流民们也陆续返乡,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大宋的局势,在经历了最艰难的时期之后,应当有一个缓和与上升了。大宋国也该否极泰来了!
至少到熙宁七年十月三日之前,这一切亦完全如人们所料。这一天晚上,潘照临在汴京石府,提笔写信给石越:
“公子动止万福。某观京师之事,暂不可为,公子安心于杭州开拓,立下政绩,一切功勋,自有人报与上知。某以为政局之平稳,最多半年,迟则明春,必有机会,吕惠卿辈,不过为王前驱者……”
写到此处,突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走了近来。他连忙把信压好,抬起头定睛望去,却是秦观闯了进来,也不待他相问,秦观便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先、先生……出、出事了!”
潘照临轻轻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说道:“少游,不要急,慢慢说,出何事了?”
秦观深呼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