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4 / 10)
会如此显露他父爱的天性。别的臣子,要么就会规劝皇帝守着礼法;要么就会谄媚他的“仁爱”,只有石越才会微笑着,很平常的看待这种事情。
赵顼的心里,也很渴望这种平常的看待。
“杭州市舶司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大宋完全可以主动参与海外贸易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抽税。”石越轻声说着,生怕惊扰了才两岁多两个月的淑寿公主。小女孩睁着黑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着石越,时不时还会抽空伸出胖嘟嘟的小手,去扯赵顼的胡须,嘴里不停的嘟囔着奇怪的音章,看得石越几乎忍俊不禁,却不敢偷笑,只能强忍着继续陈说。“从主动海外贸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朝廷每年从中至少可以获到相当于免税法收入的净入。同时还有别的收获,读诗书谈礼乐的蛮夷,不容易成为大宋的威胁,他们会乐于接受陛下天子的地位,向大宋朝贡,向住大宋的教化与繁荣,因此,在对外贸易的同时,应当有专门的人向各国提供九经,如果他们的贵族子弟愿意来中土学习,我们也要提供方便。”
赵顼出神地听着石越说话,一时间竟没有注意膝上的小女孩,已经悄悄爬了下来,而且顺便把他桌子上的东西,撒得满地都是。石越依然沉浸在他的描叙当中,“陛下是天子,是代理上天治理天下万民的人,因此,教化百姓,让普天下下所有的人都接受礼乐诗书的教化,本来就是上天赋予陛下的职责。大宋周围的国度,没有不仰慕我们中华文明的,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当然我们也应当记住魏征的话,不可为了蛮夷而削弱中华,中华才是根本。但行有余力,则不当放弃。所有的船队,不仅要为朝廷带回财政的收入,也要向四夷散播天子的恩泽!”
“船队还有很多好处。”石越压抑着自己的兴奋,首先,要让传统的政府慢慢的喜欢上海外贸易带来的利益,只要时间够久,这种收入就会变成一种习惯,那时候,很多事情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长期来看,大宋应有三到五只船队,在杭州的船队,可以有一支到两支,分驻杭州与明州,主要负责对高丽与倭国的贸易……”赵顼很奇怪石越为什么坚持对日本国使用一个难听的“古称”,但是石越的这种习惯正在影响朝中的大臣,他们随波逐流的使用“倭国”的称呼,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恶意。“杭州以北,考虑到气候的原因,只设港口,不必再设船队。在泉州可以设一支,广州设一支,在雷州或者琼州设一支——这三支船队,将主要负责南海的贸易。”——广州以南的海域在白水潭最新的教本中,被称为南海。“但泉州船队,在时间适合时,可以将琉求括入大宋的版图,雷州或琼州的船队,在日后要惩罚交趾时,也大有用处。”
赵顼皱了眉毛,道:“雷州是瘴疠之地,绝对无法供养一支船队。夷商也不会愿意在那里靠岸。”
“陛下圣明。雷州的船队规模不必太大,主要来往于交趾与广州之间贸易,熟悉水路,了解交趾情况,同时也以军养军。”石越一面说着,突然弯腰抱起摇摇晃晃走到他脚下,拼命扯他衣襟的淑寿公主,想起自己马上要出生的孩子,几乎有忍不住要亲一口的冲动,好在五年多的时候,总算让他立时想起自己身处的时代,连忙抑制住自己的本能反应,将她轻轻还给皇帝。
“只怕交趾不肯上当。”赵顼接过淑寿,轻轻捏了一下她的小脸,笑道。淑寿却丝毫也没有理会皇帝的威权,张着双手,拼命地想往桌子上扑,待发现企图不成,立时转换了策略,伸出手来指着石越,奶声奶气的喊道:“抱、抱……”石越从来没有和小孩打交道的经验,顿时便傻了眼,心里虽然也想抱一下,却没有胆子开那个口,半晌才缓过神来,说道:“那就看沈括的本事了,交趾也是乐于与中国互市的。”
赵顼微笑着点点头,立即又几乎有点嫉妒的望了石越一眼,似乎不明白自己的女儿怎么会这么亲他,一面问道:“那些民间武装船队,又有什么用处?这不是与朝廷争利么?”
“贸易只会越做越繁荣。这些船队,是朝廷的补充,十家望族联保,数十万贯资产抵押,所有船只、水手登记在册——岸上无家属的水手,不得受雇于私人船队,如此朝廷就不必担心他们敢不顾法令,这些人可以让贸易更加活跃,万一有事,又可征召他们为朝廷所用,这是寓兵于民的古义,是‘海上屯田’之策。朝廷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大笔税收。”
赵顼笑着点头道:“这些船队归谁管?”
“殿前司。水军将统称为虎翼军,这个旗号不再授予马步军。杭州水军将改名为殿前司虎翼军第一军,当然,为了减少诸夷的戒心,对外只称杭州市舶司贸易船队。至于贸易,则由太府寺直辖各市舶司,由市舶署直接派人负责。”
赵顼沉吟了一会,笑道:“此事朕以为可行。待五月初一新官制改定后,再下诏颁行。各主官人选,须得千万慎重,朕要一一亲自召见。”
石越正待说话,忽见李向安急急忙忙走过来,叩首禀道:“官家,三司衙门失火,火势蔓延不止。”
赵顼与石越齐齐大吃一惊,三司号称“计省”,是主管国家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