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6 / 6)
“李清?”石越脸色变了变。
潘照临打量石越神色,奇道:“公子,你知道李清么?”
石越摇摇头,道:“不知道。”他却是在撒谎。
潘照临奇怪的看了石越一眼,又道:“李清本是秦人,现在为西夏将军,深受夏主宠信。智缘说,言谈之中,可以感觉李清有故土之思。”
石越点头道:“我早先就曾经告诉司马纯父,对于西夏国中的汉人官员,可以多下点心思。特别是两代之内降夏的,有思乡之绪的。”
潘照临不料石越早已想及这个地方,道:“智缘之意,是建议公子设法笼络李清。此人或可为大宋所用。”
石越一口答应,笑道:“还是要找司马纯父。”
“是。”潘照临忽想起一事,问道:“公子可知职方馆陕西房知事是谁?”
石越也被潘照临问得一怔,道:“似乎在京兆府处理事务的,是一个同知。我也不知道知事是谁?”
潘照临想了一会儿,笑道:“看来陕西房知事不简单。陕西房与河北房是职方馆最要紧的两房,不可能不设知事。如此神秘,连安抚使都不知姓名,我真有点好奇了。”
石越被潘照临一点,果然也觉得确是如此。
二人正在交谈,忽见石梁走了近来,禀道:“学士,高遵裕、李德泽求见。”
石越与潘照临对望一眼,转身说道:“请他们请来吧。”
高遵裕与李德泽走进院中,二人只道只有石越一人在院中,不料见他身旁突然冒出来一个陌生人,都不由愣了一下。二人和石越见礼完毕,高遵裕便问道:“敢问石帅,不知这位先生是……”
“潘照临潜光先生。”石越不免又替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
高遵裕久闻石越府中有一个叫潘照临的谋主,知道不可小觑了,连忙抱拳笑道:“原来是潘先生。遵裕久仰了。”
“久仰高帅威名。”潘照临回了一礼,又与李德泽见过礼。高遵裕亦不客气,便径直说道:“石帅,下官今日来,是再请石帅移驾渭州的。下官守土有责,实不便久驻原州太久,还请石帅见谅。”
石越点头笑道:“高帅说的也有理,如此,高师不妨先回渭州,某欲在原州再驻五日,略略了解民情,再往渭州,尚有要事与高帅商议。”
石越毕竟是高遵裕的顶头上司,虽然不知道石越为何要在原州一再耽搁,但既然石越已经说出口来了,他却不便再催促,因道:“只是石帅的亲兵大都殉国,下官却不甚放心。”
潘照临笑道:“不知高帅带了多少兵马过来?”
高遵裕一怔,回道:“一营马军,外加两指挥蕃骑。”
“还有蕃军?可是包顺部?”
“正是。”
潘照临笑道:“高帅不妨先回渭州,只要借一指挥马军与一指挥蕃军在此便可。”
高遵裕想了想,两个指挥的马军也有六百多人,的确是可行之策,当下笑道:“这样我便放心了。”又向石越笑道:“便请石帅多多保重,早来渭州。下官便就此告辞。”
石越忙笑道:“亦请高帅保重,本帅送高帅出城。”
高遵裕连忙谦谢,石越却终是不肯失了礼数,终是亲自送他出原州城。
待到目送高遵裕远去,潘照临便向石越说道:“公子可立刻张贴告示,三日后,在原州城举行比武大会,原州之民,不论蕃汉,有能赢得禁军者,即赏钱一千,募为禁军。”
石越奇道:“这是为何?”
“借此机会招募亲兵。”潘照临低声说道,“高遵裕表面虽然和公子客气,但是我看其颜色,知他必不肯将旗下的精兵强将让给公子。陕西因处边境,民风尚武,且又质朴。而百姓贫困,若有机会加入禁军,必然趋之若鹜。不若就在此地招募家世清白之百姓为亲兵,只要抚之有术,必能供公子驱使。”
石越也知道边境将领,或多或少,都要养一些亲兵卫队,只不过人数不敢太多,否则难免会招致朝廷疑忌。因此亲兵卫队往往都是精锐敢死之士。他经历过被追杀的风波之后,更知道亲卫队之重要,当下便也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