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2 / 7)
说话。环州城墙上,插满了各色旗帜,以及穿着衣服的草人,远远望去,几乎让人以为有数万大军屯结于此。但是实际上,在环州城内,不过只有暂由狄咏统率的一千厢军与何畏之率领的一千环州义勇。可笑的是,西夏人居然被吓得果真不敢进攻,每天清晨,便可以远远望见西夏人从青岗峡出来,在距离环州数十里的地方晒马,然后在日暮之前回去。
这也叫入寇?!
狄咏对西夏人的蔑视之意,日渐一日的增强。
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找到何畏之,狄咏从后面走过去,拍了拍何畏之的肩膀,唤道:“何兄。”
何畏之却没有回头,反而指着远处,说道:“你看那是什么?”
狄咏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片灰尘从地面升起。他的心一下子兴奋起来,“是敌袭!”
“敌袭?!”何畏之的脸刷地白了。
狄咏从未见过何畏之如此,不由奇道:“怎么了?”
何畏之苦笑道:“若真是敌袭,那至少有数万人!我们只有两千人!”
狄咏顿时想起己军的处境,也愣住了。
但是很快,二人就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如同一座小山在移动一般,轰隆的声音由远及近,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也出现在二人视线之内。
“关城门!”
“敌袭!”
了望的士兵的叫声,无情在二人耳边响起。
整个环州城似乎都愣了一下,然后,所有人都反应过来,环州城陷入一片忙乱之中。
狄咏听到何畏之在离开之前的一句话是:“快派人去请援!”
哪里会有援兵?
狄咏此时才发现,没有仗打有时候并非一件坏事。
求援的士兵从城门冲出去不过一刻钟,狄咏与何畏之刚刚来得及收起吊桥,关上城门,数以万计的西夏人就如同海浪一般涌了上来,将小小的环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狄咏与何畏之相顾苦笑。
“至少有三万人马。”何畏之看了一眼西夏军的旌旗。
“是四万。”狄咏平静的纠正了何畏之的错误。
“坚持到援军到来要几天?”何畏之看了一眼四周,许多厢军的双腿已经在不由自主地颤抖。让他欣慰的是,他训练出来的环州义勇,至少从表面上看来,还是镇定如常。
狄咏看了一眼四周,见没有人在侧,压低声音说道:“最近的援军,在高遵裕那里。”
何畏之顿时愕然,“渭州?”
狄咏无言地点了点头。
何畏之的心沉了下去。二人此时还不知道,平夏城方面的战况也非常的惨烈。
“难道石帅身边没有人马?”
狄咏没有说话。身在庆州的石越,连厢军与乡兵,一共不足一万人。陕西路的主要兵力,自然是全部向延州与绥德城集结,如果高遵裕的部队不能来救援,便只能等待长安城的两万人马——这是陕西路最后的预备队。不过无论等待哪路人马的救援,环州城都不太可能坚守到那一天——狄咏此时并不知道西夏人的战斗意志如何。
“我们不能突围。”狄咏望着何畏之,平静地说道:“至少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石帅撤退。环州便是你我殉国的地方。”
何畏之苦笑了一下,无言的点了点头。虽然心里有几分不心甘,而且也无意为大宋牺牲,但是投降他更不愿意。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
狄咏丢下何畏之,笑嘻嘻地走到一个守城的士兵身边,拍了一下那个士兵的肩膀。精神过度紧张的士兵猛地一惊,几乎瘫倒在地上。
“别怕。”狄咏提了一口气,朗声笑声:“西贼不过是来送死。”他的声音清晰的传到西城墙上的每一个角落,士兵们不由自主地将头转向狄咏,看见主将如此轻松,大家突然间感觉有了点依靠。“孩儿们,且看某的手段。”狄咏高声喝道,众人便见他张弓搭箭,一把硬弓拉成满月之状,“嗖”地一声,羽箭飞向城外。便听到城外西夏军一齐惊叫,城楼之上,顿时一片欢呼——原来狄咏这一箭,竟然射断了西夏军的一面军旗!
这一箭之威,令站在一旁的何畏之都不由得暗暗惊心。
西夏人似乎感觉到一丝惧意,如同大潮碰上坚固的海岸,又缓缓退后了几十步。
“西贼残暴,犯我疆土,若不死守,有死无生!石帅就在庆州,援军很快便到。儿郎们打起精神来,让天下人看看我们杀贼的手段!”狄咏高声呼道,声音几乎全城听闻。
环州士兵见到狄咏这般神勇,又听说石越就在庆州,援军不过数日可到,顿时一片欢呼,一齐发出震天的吼叫声。
城外,仁多澣望着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守军”,又听到如此巨大的吼声,再看看那断成半截跌落地上的军旗,不由心生惧意。他看了一眼慕泽,嘴唇微微歆动,忍不住说道:“环州果真只有两千宋军么?”
慕泽也不想狄咏如此神勇,暗吸了一口凉气。但是此时已无退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