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新宋(Ⅰ Ⅱ Ⅲ3部全)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4 / 4)

但此时他听石越的语气,便知此事已是定策了。他其实亦并不关心河东战局,此时念头一转,便道:“既是如此,则折克行必在河东。倘若设文职领兵,则碍于皇上,不得不令吕吉甫掌此兵柄;若设武职,则恐折遵道不甘居于章质夫之下,反误大事。某倒有一策……”

“潜光兄请说。”

“要解此局,只能设两路宣抚使……”

石越摇摇头,“即便如此,河东亦要免不了要设行营……”

“河东不必设行营。”潘照临笑道:“相公只要在河东设一个宣抚副使便足矣!”

“宣抚副使?”石越一愣,“那有何用?章质夫做得,吕惠卿照样做得。”

“那却未必。”潘照临微微一笑,“倘若韩维做两路宣抚大使,吕吉甫自然做得宣抚副使,但若相公做两路宣抚大使,吕吉甫必耻于为相公之副,他如何肯任此职?”

石越顿时呆住了。这的确是他从未想过的。

潘照临又道:“吕吉甫必不能受此大辱,折遵道亦无此资格来争,种朴便也不必做折遵道的下属。章质夫虽然名望稍逊,然有相公为宣抚使,出镇诸将,折克行与吴安国亦不敢不听号令……”

石越沉默了好一会,才淡淡说道:“如此说来,潜光兄是赞成我出京领兵?”

他说完,抬眼望着潘照临,一动不动。

潘照临笑了笑,迎视着石越的目光,笑道:“我知道相公所虑之事。”

“哦?”

“以常理而言,功高不赏。相公再次领兵,并非上策。但是,相公莫要忘记皇上……”

“皇上?”

“皇上是欲有所作为的。”潘照临抿嘴说道:“他对相公之不满,溢于言表,相公以为不去领兵,便能轻易全身而退么?自古以来,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石越顿时默然。

“为相公计,如今不如反其道行之。一则如今社稷危急之时,岂能全以个人荣辱为念?二则当相公伐灭西夏之时,皇上年纪尚小,不知相公之功。今日若能驱除契丹,便是存社稷之功,非伐夏可比。亦可让皇上知道相公之能。”

“太皇太后春秋已高,相公便不立寸功,将来亦难见容于皇上。皇上年轻,倘其不知相公之能,反而会容易轻举妄动,惹得难以收拾。而倘若此次与契丹之战,有他人立下大功,皇上更会觉得少了相公亦不是不行,顾忌更少……”

“况且相公此番无论领不领兵,功劳皆是跑不掉、推不了的。只不过皇上年轻,只看得见韩、彭之功,却看不见萧、陈之劳。相公名望愈甚,而皇上却不加敬重,天下之危,孰过于此?”

“保全之道,无一定之规,需审时度势,或奋发有为而全身,或谦退无为而保全。”潘照临直言不讳的击打着石越心中的弱点,“如今太皇太后是明君,范纯仁亦是贤臣,相公出外领兵,不必担心朝中诽谤日增,可谓毫无后顾之忧。相公领兵出外之前,请上表太皇太后,乞求赏赐,并主动表明心迹,战胜之后,便欲退居杭州,着书立说,以为全君臣之恩遇。以太皇太后之英明,必不怪罪。”

“他日全功之后,便请相公激流勇退,避居杭州。如此一来,以相公之名望功业,最差亦是一郭子仪。那时某敢肯定,海外诸侯必前赴后继,来请相公为相,而朝廷终不能放相公去海外。在朝在野,惟相公所欲。便是相公不在汴京做丞相,范纯仁、韩忠彦辈,敢不奉行熙宁、绍圣以来之圣政?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又焉能不遣一介之使,询问相公之意见?”

潘照临的这番话,说得石越暗暗点头。

没有一个皇帝会甘心于终身笼罩在一个强势宰相的阴影之下。自从他登上相位的那一刻起,石越便做好了退场的心理准备。

但他也有许多要保护的东西,他不希望这个“退场”,损害到他要保护的那些人与事。

若能如潘照临所言,那的确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尽管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但到了石越这个年纪,他早就明白他不可能亲手完成所有的事情。他所做的一切,尽管并不完美,但亦算差强人意。

若此生还能有机会带着妻女,乘着大海船去周游列国……石越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只是……

“潜光兄所言……只是秦汉以来,无有此等事。”

潘照临望着石越,过了一会,才淡淡回了一句:“自相公封建诸侯起,天下便已不是秦汉之世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