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1)(7 / 11)
,000架飞机和5,300万吨位的船只.
1942年:轴心国胜利的一年 1942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几乎在各处都取得了胜利。强大的攻势蹂躏了苏联、北非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就象一只带有三个爪的巨大爪子在抓取欧亚半球。与此同时,德国的潜艇和水面舰船正威胁着同盟国的航线,1942年,同盟国船只的损失平均每月为40万吨位左右。
日本人取得了最为惊人的胜利,他们迅速征服了太平洋广大地区,从阿留申群岛扩张到澳大利亚,从关岛扩张到印度。日本人之所以获得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每次都是在对手实际上不可能进行抵抗时发动进攻。法国和荷兰已被占领,英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斗争,美国则刚开始从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向战时经济。这样,日本人便进入了一个真空,他们迅速而又轻易地填满了这一真空。西方列强将它们的殖民地作为原料的提供者和制成品的消费者的传统做法,也有助于日本的成功。尽管这种安排对母国也许有利,但它却阻碍了殖民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即便是印度这样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也不能生产一辆吉普车、一架飞机或一艘登陆艇。这意味着所有基本的军用物资都必须从几千哩以外的欧洲或美国运来。殖民国家传统的政治政策也在这最后较量的时候使它们自食其果:普通的印度人、缅甸人或印度尼西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应该为保卫他们心目中的暴虐的异族政权而战斗。他们在没有积极地欢迎和帮助日本侵略者的同时,采取了一种你们两家都该死的态度。日本人狡猾地利用这种感情,提出了诸如"亚洲人的亚洲"之类的口号。十分有意义的是,日本人只是在菲律宾群岛才遇到了有力的抵抗,菲律宾群岛后来于1946年成为一个自治共和国,拥有一支自己的、10万人的国民军队。
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三天后,日本人又取得了一个胜利:他们的以地面为基地的飞机在暹罗湾击沉了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肌"击退号"。因为这是两艘由精选的船员操纵的新军舰,所以,它们的损失给英国人的打击与珍珠港事件给美国人的打击一样大。"在整个战争中",丘吉尔后来写道,"我从未受到一个比这更直接的打击……多少努力、希望和计划与这两艘军舰一起沉没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除珍珠港幸存的、正急忙驶回加利福尼亚的美国军舰外,再没有英国和美国的主力舰了。日本在所有这些浩翰无垠的水域上都是至高无上的,而我们在各处都是较弱的、无防备的。"
到圣诞节时,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两个多星辨后,日本人已占领了关岛、威克岛和香港。他们侵入了以往一向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马来半岛的丛林。由于有多年与中国游击队作战的经验,日本人已使他们的官兵学会绕过敌军阵地,从两翼和背后发起进攻。他们携带轻型迫击炮和给养,利用轻型坦克、自行车和当地的运输工具,在地面交通很差的地区迅速行进。这些战术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到1942年2月15日,随着8万士气沮丧的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向5万日本军队投降,新加坡这一大要塞陷落了。丘吉尔将这一失败描写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的投降。"不仅仅如此,新加坡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光辉象【炫|书|网】征。它的沦陷对20世纪后半世纪的影响同苏联在对马海峡的失败对20世纪前半世纪的影响一样重大。
实质上,这同样的格局也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重演。1941年12月10日,日本军队越过了缅甸边界。到4月时,他们已占领了仰光和曼德勒,英国、印度和中国联军沿着隐蔽的丛林小道逃到了印度。在印度尼西亚,荷兰军总司令于3月8日在万隆率部投降。1月2日,日本人在菲律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时也没有遇到更大的麻烦。但是,美-菲联军在麦克阿瑟和韦恩赖特将军的先后领导下,在多山的巴丹半岛上一直坚持到5月6日。日本人再进一层,占领了印度洋上的安达曼群岛和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这样,在5个月内,日本人只伤亡15000人就赢得了一个拥有1亿多人口、能提供世界95%的橡胶原料、90%的大麻和三分之二的锡的帝国。正如丘吉尔向众议院秘密吐露的那样:"……日本的暴行、凶猛、技术和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原先所预料的一切。"
其时,在苏联战场上,希特勒于1942年6月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由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在前一年已被证明是坚不可摧的,因此,他这时命令部队南下。他的目标是到达伏尔加河和里海,由此将苏联分成两半,切断苏联红军的来自<炫>-<书>-<网>高加索的石油供应。正如在1941年那样,装甲师首先迅速地席卷了平坦的草原地区。7月初,他们占领了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大要塞,7月底,又重新占领了罗斯托夫。然后,他们渡过顿河,东南朝高加索油田、东北朝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呈扇形展开。到8月22日时,纳粹的坦克已占领迈科普石油中心,不过,他们没能占领格罗兹尼的大油田。希特勒派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去参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