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从大同盟到冷战(5 / 10)
人。
美国的决策者们以为,由联合国处理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恢复这类较大的问题会抵消他们从欧洲的突然撤离。他们还以为,战争结束时在已被解放的欧洲各国建立的临时政权很快就会为自由选举后产生的政府所接替。因此,他们预计,随着苏联在东欧居支配地位、英国在地中海和中东居支配地位、法国在西欧居支配地位,随着所有战时的同盟国互相合作、牢固地控制德国,旧世界会找出公平的解决办法。
这些设想一个一个地都被证明是没有道理的。联合国安理会因苏联行使否决权而陷于瘫痪状态。在东欧,没有出现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而是出现了苏联控制下的、略加伪装的工具——"人民民主国家"。所预计的欧洲均势也被打破了,因为英国和法国虽在名义上仍有"大国"的称号,但实际上已不是苏联的对手。
当美国正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内处于稳固地位。苏联的目标是:扩张领土,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沙皇的疆域;索取巨额赔款,以帮助补偿毁灭性的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在东欧建立能防止西方进一步入侵的"友好"政府。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西方列强拚命反对"人民民主国家",认为它们代表苏联地方总督,而不代表有关国家的人民。作为答复,苏联人一再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有关希腊右派恐怖主义的报道;在希腊,雅典战役之后的各届政府都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正如詹姆斯·贝尔纳斯所说的那样;"每当苏联人遇到使他们烦恼或使他们处于守势的问题,总是从希腊收集英国和美国的新闻报道,发动反攻,这是他们标准的工作程序"。
东、西方在德国的冲突更为严重,因为东、西方在那里下的赌注更大。战争的结束使德国没有中央政府。有的只是地方官员,在东部甚至连地方官员也没有,因为他们在不断推进的苏联红军到达之前就已逃走了。为了占领德国,同盟国将它分为四个占领区:东区(苏占区)、西北区(英占区)、南区(美占区)及与法国接壤的、较小的西南区(法占区)。柏林也同样被划为四个区,为确保政策的一致性,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就设在这座城市里。
当占领国面对管理德国的具体问题时,它们发现各自的目标和政策根本不同。苏联人要求巨额赔款,还想进行一场将他们的占领区转变为另一个"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革命——如果可能,他们还希望这场革命能将整个德国转变为另一个"人民民主国家"。为此,他们赞成建立一个能促进其最终的共产化、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德国。同苏联人一样,法国人也决意要索取大笔赔款,但他们愿意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他们认为,松散的联邦对法国安全的威胁较小。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法国人一样赞成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他们在经济问题上反对法国人和苏联人。
1944年9月,罗斯福和丘吉尔接受了条件苛刻的"摩根索计划",该计划是由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把德国改变成一个工业结构大为缩小的田园式国家。尽管这一目标在当时很诱人,但最终还是被放弃了,因为这一目标无法实现,除非让大多数德国人挨饿。当美国和英国发现必须将大量的粮食运入其人口稠密的占领区时,经济上的现实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大批德国难民已从东德和日耳曼少数民族在那里生活了数世纪之久的中东欧各地区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些占领区。为了供养人数已剧增的全体居民,伦敦和华盛顿认识到必须扩大而不是压缩德国的工业生产。苏联人的反应自然是对此表示怀疑和不满。
围绕赔偿问题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先前,在1945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已一致同意苏联应从德国得到100亿美元的赔款,主要的办法就是提取德国的国外资产,拆除苏联占领区内的工业设备和西方占领区内不为当地经济所需要的工业设备。苏联人立即着手拆除东德的工厂,将工厂设备运回本国,同时还拿走了德国工厂当时的产品;后一种做法是违背波茨坦协定的,这也是苏联人不愿让他人检查东德经济的原因。作为报复,美国人和英国人于1946年5月停止将他们占领区内的赔款交给苏联,并一再提高所允许的德国工业的水平。1946年12月,英国人和美国人又采取了下一个行动,将他们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双占区"。
到1947年初时,对德国实行的四国管理已经失败。为了解决冲突,四巨头会议于1947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美国人和英国人坚决主张对德国实行经济统一,法国人和苏联人则表示反对。经过6周徒劳无益的争论之后,会议宣布休会。会议的失败连同此时宣布的"杜鲁门主义"一起被有些人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六、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随即到来的冷战的最引人注目的表现是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对希腊内战的干预。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前一年秋天就已在希腊北部山区出现。重新爆发内战的一个原因是经济状况太糟,使许多穷困的农民加入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