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上元灯节(上)(2 / 3)
待行至三山街附近,已是人头攒动,徐妙锦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比北平的灯市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一想到灯市庙会,便不由得想到了那日初见燕王时候的场景,不由得两颊绯红。朱权回过头来拉过她的手,柔声道:“锦妹妹,这里人多,你且不要与我走散了。”
夜色沉沉,灯火流彩,各式各样的灯形状各异,令人应接不暇。有做成各种花一样的灯:雪花灯,梅花灯,荷花灯;也有做成各种动物的灯:青狮灯,白象灯,兔儿灯,马儿灯,仙鹤灯,白鹿灯;亦有做成各种亭台楼阁的灯:画屏灯,亭子灯,画舫灯,绣屏灯;也有如神仙聚会般的走马灯,鳌山灯等等。真可谓是花灯悬闹市,家家灯火,照耀如同白日。
红妆楼上,美女倚栏,并肩携手,欢声笑语。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清河桥边,男男女女吵吵闹闹,花团锦簇,痴笑不已。满城的箫声锣鼓,笙歌不断。
“今日可真是这般开眼界了!”徐妙锦拉了拉朱权的胳膊,笑着说道。
“锦妹妹可是不记得了,那年父皇命人在秦淮河中放满了水灯,那才叫一个流光溢彩!”朱权微笑着说道。
“是不记得了!”徐妙锦歪了歪头,想着自己竟然错过了那般美妙的画面,还是以前的徐四小姐有福气,在现代,虽然正月十五也有花灯,可是都是电灯做的,审美也没有这般好看,人们也不会像这样兴致高昂的来赏灯了,甚是无趣的很。
徐妙锦见不远处好多人围在一起,便问道:“权哥哥,那边是在做什么的?”
朱权踮起脚望了望,便回道:“好像是个猜灯谜的摊子,咱们过去瞧瞧吧。”
待来到摊子边上,便是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敞篷,敞篷上用绳索四处栓挂着花灯,每一盏灯下都悬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的灯谜。围在敞篷里的大多是年轻人,又以读书人居多,也有不少女孩踮起脚,看着花灯上挂的红色纸条。一些公子见徐妙锦模样秀丽俊俏,不觉想要与她攀谈两句,却又奈何见她不是一人出来,便悻悻地走了。徐妙锦抬头看了看几个灯谜,发现这种猜字游戏真不是她所擅长的,虽然在二十一世纪她好歹也是个女博士吧,但这种灯谜估计也只有中文系的能猜出来吧。
摊位上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盏跑马灯,甚是精美无比,黄梨木的灯身宛如宫阙般,轮轴上的剪纸随着烛光不断地转动,映在纸屏上居然是一出嫦娥奔月!
“这盏灯真是精妙至极!”徐妙锦不禁赞叹道。
“姑娘真是好品位,这灯可是今日的彩头!只要姑娘能猜出这灯下所贴的灯谜,这灯便是姑娘的了。”摊主是个五十岁上下的老伯伯,他捋了捋半百的胡须,微笑地说道。
徐妙锦翻了翻那灯上挂着的红纸条,只见上面写道:“上无半片之瓦,下无立锥之地,腰间挂个葫芦,晓得阴阳之气。”便摇了摇头,心中暗暗想着,这是什么鬼啊。
那摊主见她摇头,便笑道:“这可是国子监冯老爷出的灯谜,一般人可是答不出来的。”
徐妙锦抬头,用求助的眼神望了望朱权,她知道朱权向来博学多才,毕竟后世流传了那么多他的书,他定是能猜出来这灯谜的。
朱权走过来,拿起这红色纸条看了看,笑了笑道:“这不就是一个「卜」字吗!在下答的可对?”
“哟!公子这般年纪轻轻,便如此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啊!这国子监冯老爷出的灯谜,可不是一般人能猜得出来的!”说罢便取下灯来,递给朱权。
徐妙锦接过那跑马灯,但见里面的嫦娥婀娜多姿,长袖善舞,那玉兔圆润可爱,不禁嫣然一笑道:“权哥哥真是厉害,你是怎么猜中那灯谜的?”
“这出灯谜最讲究的就是方法,作者心中先有了谜底,便会根据一种谜体或谜格去求谜面,而猜者则是参考多种谜法,循规律去思索,寻找谜底,只要先猜到作者用的是那种谜体,便不难猜出真正的答案。”朱权笑着答道。
两人又走了几个街巷,徐妙锦觉得有些累了,便在路边的一个茶肆坐了下来,两人边喝茶边聊天,倒是也自在快活。
“锦妹妹的琴技最近可有长进?”自那日在中山王府,他见送徐妙锦的琴被徐妙清摔断,便没再问过她琴的事情。
“并没有,这段时间一直在霞心庵,不敢打扰师太清修,所以不曾练习。”徐妙锦低下头去,她一直觉得那日自己做的太过分了。
“我近日得到了一本极好的琴谱,妹妹得空可愿看上一看?”朱权问道。
“那样自是好的!”徐妙锦拨弄了一下手中的茶杯,回道。
“如若妹妹不嫌弃,以后我来教妹妹弹琴怎样?”朱权试探着问道。
“能有如此高师指点,那我岂不是要进步神速了!”徐妙锦嫣然一笑,两颊浅浅的酒窝甚是动人。
街巷上依旧灯火通明,这时只见河那边放起了烟花,火光冲上天去,幻化成五彩斑斓的花朵,犹如金菊怒放,又如牡丹盛开。
徐妙锦提着精致的小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