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太子之薨(1 / 2)
第四十三章太子之薨
徐妙锦依偎在朱棣的怀里,他轻轻抚着她丝丝的鬓发, 微风吹过, 秦淮河中星星点点的花灯,烛光随着流水而摇曳, 好像空中的银河般静谧地流过。她微微抬起头,凝视着他, 他看着她痴痴的样子, 不禁笑着问道:“锦丫头看什么呢?”
“看你!”徐妙锦被他问的不好意思,便悄悄将头靠在他肩上, 软语温存道:“不知何时,你便又要走了, 我想把你的样子深深印在心里。”
“傻丫头,我现在便可向父皇请奏求了你, 这样我们便再不分开了。”朱棣扶了扶她的肩, 微微一笑道。
“不可!”徐妙锦起身,眼神凝重地盯着他,话到嘴边却又欲言又止。
“为何不可?”朱棣见她神色有异, 便好奇地问道。
徐妙锦此刻内心是挣扎的, 说, 还是不说,说了会改变什么, 不说又会怎样,这迟早要发生的事情,自己既已经将真心托付, 为何不能相信眼前人呢!徐妙锦咬了咬嘴唇,试探地说道:“太子……”她抬头瞧了瞧他坚定且炽热的眼神,决意道:“太子殿下活不过这个春天了。”
眼下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徐妙锦看了看他的神色,惊讶之中却隐藏不住心底对权利蠢蠢欲动的欲望。她知道他心中怀着天下,北平庆寿寺中,道衍大师说过的话还历历在目。太子之薨对他来说只是血雨腥风的皇位之争的开端,他的眼神似深不见底的海水,自己又该如何不溺死在惊涛骇浪之中?
“锦丫头!”朱棣定了定神,眼神坚定地扶着她的肩长叹道:“世事无常……我们的事,也只能先放一放了。”
徐妙锦轻轻点了点头,只是她心中清楚,白发人送黑发人,洪武皇帝朱元璋心中的悲痛,他将会重新布局这凌乱一地的棋盘,只是这孝……不知道要守多久了。
东宫的灯火彻夜未熄,太子朱标此刻已经完全离不开床榻。太医院的太医们一拨拨的进来,又一拨拨的退出,从他们的脸上只是读出了绝望二字。
皇孙朱允炆已经是几夜未合眼了,浓重的黑眼圈挂在他瘦弱白净还一副书生气的脸上,让太子妃吕氏看了心疼不已。吕氏劝儿子早点回去休息,有宫人伺候在这里便好,朱允炆只是执拗地摇了摇头,此刻他已经在父王的病榻边安置了一张小床,侍膳,侍药,乃至捧痰盂都亲力亲为,太子朱标对儿子此举颇为感动,但是他已无力再表达喜怒哀乐。
洪武皇帝朱元璋怎么也想不通,才四十岁的太子,正值壮年,为何会突然病重至此,他只是听说太子生病,却从未放在心上,他以为太子是在跟他置气,所以故意不来见他,直到宫中的流言蜚语传的漫天飞,他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此刻在东宫,他看到了太子面如土灰的脸,失神而膀肿的眼中遍布着血丝,究竟为何会如此!太医院那群人都是吃干饭的吗!他差点跌倒在太子病榻前朱允炆的那张小床上,李福忙上前扶过他,此时朱元璋目中充满杀气,对李福吼道:“快去把太医院那群废物给我叫过来!”
太医院刘院判带着一帮太医从殿外跪着趴进来,匍匐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脚下,不住地磕头请罪,五十多岁头发已花白一半的刘院判此时额头上已磕出一道血痕,鲜血沾在了东宫的地上,亦抑制不住洪武皇帝心中的怒火。
太子朱标强撑着身子,有气无力地向父皇摇了摇头,嘴唇微微颤动,好像在说着什么。朱元璋俯耳听了过去,才知道太子如此这般还在为刘太医求情,心中怒火也熄了大半,便叫太医们都退下了。
此刻父子二人面对面而坐,以往君臣大过父子,他们从来没有这样静下心来互相注视着,心底真心想说的话又不能直说。此刻朱元璋不再是那个坐在冷冰冰皇位上的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而只是朱标的父亲,然而当他意识到这些之时,已经太晚,太晚了。
太子朱标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伸出了一只手,朱元璋连忙拉过儿子的手,太子目光灼灼,泪眼涟涟,他的嘴唇微微在颤动,喃喃自语道:“母后……”
朱元璋听到儿子呼唤母后,想起了已逝多年的马皇后,不禁捶胸顿足,老泪纵横。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阶级压迫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在军中邂逅了伉俪一生的马皇后,她是那黑暗社会中投向他的一道春风,纵使后宫佳丽无数,却也无人能取代马皇后在他心中的地位。
年过六旬,发须半白,背已微微弓起的朱元璋,握着太子朱标的手,久久不愿放下,他泪眼模糊地看着儿子,他想起那年郭子兴发怒,将自己紧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皇后心疼他,便偷偷从娘家偷来烧饼,带给他吃。为了让他吃到热烧饼,竟不惜把皮肉烫坏。他们之间就像一面互相照应的镜子,马皇后曾不断提他,定天下要以德服人,并非杀人为本,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马皇后去世之后,他却将之忘在了脑后。
大滴大滴的泪水打湿了身上的龙袍,朱元璋已经顾不得那些,他后悔那次太子为李善长求情的时候,他们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