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抗旨拒婚(1 / 2)
第五十章抗旨拒婚
自徐妙锦从宴会上得知洪武皇帝要在明年元月举行选秀,此刻回到中山王府, 她便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一番, 洪武皇帝这次选秀的目的,首要任务明显是为皇太孙及还未婚的几位藩王选妃, 如若是这样的话,那史书上记载, 将来的皇太孙妃是马恩慧, 宁王妃是兵马指挥张泰之女,其他那几个藩王王妃吗, 虽然她记不太清了,可是她可以确定的是, 没有一个是她,那么这次选秀她将何去何从?她作为一个在正史中没有记载的人物, 又要怎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呢?
其实有时候, 知道历史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她以为她知道的历史是真实的,然而她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她在后世所看过关于洪武年间的史料, 其实是朱棣靖难夺位之后被篡改过三次的, 真实的故事早已被封存在历史的长河中。
***
“王爷,你回来了。”燕王妃徐仪华见朱棣脸色不太好, 便知道今日前朝之事又起风波,这会边服侍他更衣,边谨慎打探着。
“哎, 今日经历了那事,我才明白这储君之位是真落得了皇太孙头上,以后我们这些做叔叔的,便要行君臣之礼了。”燕王朱棣叹了口气说道。
“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燕王妃徐仪华好奇地问道。
“哎……今日晚宴之前,父皇找我去乾清宫叙话,从乾清宫出来,我刚好碰见了那小子,叔侄之间叙叙旧罢了,我用手拍了拍他的后背,结果这一幕刚好被父皇撞见了,父皇勃然大怒,怒斥我不分君臣之礼,不过那小子倒是识时务,他与父皇说我们是叔侄叙旧罢了,父皇便没有追究下去。”朱棣虽恨的咬牙,但此刻他心中已明白从此之后再无叔侄,只有君臣。
“妾身明白王爷心中的苦,但也请王爷答应妾身,道衍大师让王爷此刻忍耐,韬光养晦,亦不无道理。”徐仪华握住丈夫的手,目光温柔且坚定。
燕王朱棣反身过来揽王妃在怀中,柔声安抚道:“我没事,只是一时心中憋屈,让你担心了。”
徐仪华倚在丈夫怀中半晌,她明白此刻丈夫在朝中处境艰难,但郭宁妃的话不断在耳边回响,她不想给丈夫增添烦恼,可是如若不说,他日洪武皇帝真给妙锦赐了婚,那一切可都覆水难收了。她犹豫了半晌,还是咬了咬牙,抬起头说道:“今日我与妙锦在后宫遇到了郭宁妃,她说皇上已经下旨给礼部,不日便会择吉日宣布明年元月举行选秀,意在给皇太孙与诸位未成婚的藩王选妃,妙锦怕是躲不过这选秀了。”
朱棣听闻此言,猛地站起身来,此刻他眼中闪过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双拳紧握道:“竟有此等事!不行,明日我便去宫中请旨,求父皇赐婚。”
徐仪华站起身来,忙抚着丈夫的背安慰道:“妾身知王爷近来在父皇面前处境尴尬,所以刚才才犹豫半晌,可是妾身也知王爷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妙锦嫁与他人,只是为今之计,父皇明旨还未下,你我且先去探探父皇的口风,再从长计议。”
徐仪华话音刚落,只听得门外一阵敲门的声音,这么晚了,谁还会来打扰他们夫妻之间的谈话呢?
“殿下,三保有事禀报。”门外传来了马三保的声音,燕王朱棣起身理了理衣衫,吩咐道:“进来吧。”
只见马三保小心恭谨地推门而入,躬身一辑道:“殿下,有贵客至北平而来。”
“哦?是谁?”燕王朱棣看了一眼王妃,又看了看马三保,狐疑地问道。
“回殿下的话,是道衍大师,他说是回京到僧录司办点事情,听说殿下也在应天,便想找殿下讨钵斋饭。”马三保拱手回道。
燕王朱棣想着此时京中局势已是这般,看来道衍此番进京,定是有他的目的,倒不如索性去会会他,看看这和尚葫芦里又想卖什么药。
自徐妙锦回京之后,大哥徐辉祖倒是并没有训斥她,这会可能是碍于大姐和大姐夫,二妹和二妹夫都在京城的缘故,所以暂时给她留了几分脸面。毕竟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离家出走,还追着人家跑到军营中去,这事换了谁家都不好宣扬出去,徐辉祖此刻只能先暂时按下心中怒火,但作为一家之主,他心中也寻思着小妹确实是到了出阁的年纪,得尽快把小妹的婚事定下来了。
此夜中山王府中众人都各怀心事,注定是睡的不踏实,然而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是,次日一早,宫里就派人传话过来,说皇上宣小郡主晌午之后进宫叙话,徐妙锦虽心中迟疑,可是圣旨在上她不敢不去,这会便整理好装束,跟着宫中来传话的太监去面圣了。
洪武皇帝这会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章,见徐妙锦来了,却不像往日那般热络,他并未抬头,只是边看奏章边说道:“锦丫头来了?”
“臣女妙锦拜见陛下。”徐妙锦见此间气氛有些异常,便连忙跪拜行礼道。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章,微微抬起头,面无表情地问道:“锦丫头,听闻你刚从北平回来?”
“回陛下的话,妙锦思念长姐,便自作主张跑去了北平。”徐妙锦见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