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明穿之朱明绣锦 > ☆、第69章 削藩(一)

☆、第69章 削藩(一)(2 / 2)

野心,从他为百姓编纂医书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其实周王还是心系藩国百姓的,只是他身上有一丝落魄文人的品性罢了。那么一点点愤世嫉俗,无非就是发发牢骚而已。所以他曾经屡次劝谏周王改邪归正,好好回开封管理藩国之政,但周王根本从未把他的话听进去。

建文帝把周王定为削藩第一目标之后,便派锦衣卫悄悄潜入开封,收集周王罪证了。其实也不用怎么收集,那《御制纪非录》上,都写的明明白白的,只是为了师出有名,还需要一根导/火/索罢了。锦衣卫办这种事手段一向毒辣,经过一番明察暗访之后,便锁定了这周王次子朱有爋。

周王府内部的矛盾,自然逃不过锦衣卫的法眼。

由于周王自己不管藩国内政务,这些年来一直为世子朱有炖代为监国。这位周王长子,为人老实本分,行为端正,处理起藩国内的政务也是得心应手,除了业余爱好醉心于戏曲和杂剧创作之外,一切皆是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大哥只是比自己早生几年,凭什么他可以袭亲王爵位,自己却只能当个郡王!周王次子朱有爋从小便不甘心于此,屡屡暴露出来的行为,遮盖不住其时常想取而代之的野心。

这一点上,周王府长史王翰是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他知道周王次子朱有爋一直觊觎那亲王爵位,故而屡屡旁敲侧击地提醒周王当心次子不轨行为,然而周王屡次将他的话当做耳边风,王翰心灰意冷,这王府他是待不下去了,他有愧于太/祖皇帝朱元璋交付与自己的信任,无奈之下,王翰只得辞官还乡了。王翰离开开封城之时,将那五品官服脱下,朝应天方向拜了又拜,他泪如雨下地对着京城方向哭诉道:“先帝啊!臣始终有愧于先帝之托,未能及时劝慰的了周王走上正途!”说罢便将官服挂在了路边的树上,孑然一身的离开了开封城。

没有了王翰的周王府,更是内部矛盾激化到一触即发之时。而周王本人却因为醉心于《救荒本草》的编撰,根本没有意识到王府内的矛盾。锦衣卫适逢出现,利用了周王府内这点矛盾,他们适时挑拨了朱有爋与朱有炖的关系,并承诺朱有爋事成之后,定会许他那亲王之位。

朱有爋到底还是年轻,一经煽动,一张空头支票,便乖乖被锦衣卫所收买了,这会参奏父王的折子,已经递到了朱允炆案前。

先帝驾崩之时,朝廷以太/祖遗诏,令诸王在本国哭临,不得赴京奔丧,周王听闻此言后曾经大闹了一场,递到京城的折子被驳回之后,他又哭又闹,其言辞明显地侮辱了当今圣上。朱有爋则是暗自窃喜,他在递往京城的折子中列数了父王的种种罪状,并开始做起锦衣卫许诺给他亲王之位的春秋大梦。

朱允炆收到了那折子之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亲子告发亲父,无疑是最实的铁证,他不禁激动地对齐泰与黄子澄大呼道:“此乃天赐良机也!”此刻他已经按耐不住心中激动之情,这份奏折来的太宝贵,太特殊,也太适时了!削藩之事,已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

曹国公李景隆受皇帝密令,带领亲军指挥使司的部队,佯装北上备边,假道开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周王府,当李景隆持圣谕令王府三护卫缴械投降之时,周王还被蒙在鼓里,孜孜不倦地编著那本《救荒本草》呢。直到他本人被抓之时,根本还不知道这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削藩第一刀下的如此之快,实则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朱橚被削去周王封号,贬为庶人,流放云南蒙化”的懿旨传到北平和大宁之时,燕王朱棣与宁王朱权皆是被惊的目瞪口呆,没想到那叔父们眼中羸弱的乖侄儿,下手如此之快狠准,完全不念及亲亲之情,这周王的境遇,说不定哪天就会落到自己头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好戏开始了,大家就等着看燕王的反应了……奥斯卡影帝即将登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