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决战(下)(1 / 2)
第九十三章决战(下)
待徐妙锦再醒来之时,已发现自己不再在军营之中。
“这位小姐醒了, 丹杏, 快去叫那军老爷来!”一个老妇人,手中捧着一碗刚刚煎好热气腾腾的药, 见她已睁开双眼,忙向身边一个正在伺候的小丫头吩咐道。
徐辉祖闻讯匆匆而来, 亲自接过那老妇人手中的药碗, 坐到了徐妙锦的榻前。
“妹妹,起来先把药喝了, 一切都再从长计议。”徐辉祖不忍看她的眼,她怕妹妹知道自己生病的原因, 会失望寻死。
丹杏忙上前把徐妙锦扶了起来,就在起身的功夫, 依然感觉小腹隐隐坠痛。
徐辉祖轻轻吹了吹勺子中的汤药, 将勺子递到小妹唇边,可徐妙锦却侧过头去,拒绝服药。
“大哥, 不要再瞒我了, 我到底生的是什么病?”一行清泪从脸颊上划过, 她隐隐觉得自己好像知道了些什么,但心中却乞求那不是真的。
“妹妹, 先把药喝了吧,孩子虽没了,但养好身体, 早晚还会再有的。”徐辉祖一个大男人,向来行事是光明磊落,不会瞒事,也不懂骗人哄人,此刻面对小妹如此这般,也不好再瞒下去了。
此刻窗外已下起了倾盆大雨,丹杏忙走到窗前,将窗子都关严,仔细检查有没有潲雨的情况。
徐妙锦只觉纷乱的情愫与窗外如刀般的雨点乱打在自己心上,她轻轻抚了抚自己平坦的小腹,嘴里喃喃道:“孩子……我自己竟然全然不知……”
没有哭天抢地的哀嚎,与寻死觅活的举动,她此刻竟然异常平静,只是眼中,面上挂着的泪,掩饰不住心中的失落与痛楚。
“小妹,跟哥哥回应天吧,哥哥不想你再见那个人!哥哥不想他再伤害你!”徐辉祖将那瓷碗递给丹杏,示意她再去把药热一热,转而便拉住妹妹的手,心疼说道。
“大哥!”徐妙锦听闻他言,心中防线已是全线崩溃,她把头埋在大哥怀中,终是哭泣不止。
燕军在淝河大败平安,平安率军队一路南撤到江苏睢宁小河,双方又在小河展开了激烈战斗。
燕军与南军正面交锋,实则并没有占多大优势,双方战况胶着之时,朱棣只想尽快结束战斗,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对于他这只孤军南下的燕军来说,实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必须想办法尽快摆脱当前这种胶着的战况。这会忽然得到情报,南军粮草不足,朱棣当下心生一计,他决定趁月黑风高之夜,偷袭南军大营。
夜幕低垂之际,趁着黑夜无光,朱棣亲率燕军主力悄悄渡河,绕到了平安军背后,突然间发起了袭击,南军一时间没有防备,阵脚大乱,霎时陷入被动。
可就在南军即将崩溃之际,双方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一支援军及时赶到,这只援军的统帅,正是魏国公徐辉祖。
徐辉祖因为小妹之事,心中本就憋了一口气,他发誓待见到燕军那一刻,定不会手下留情。徐辉祖军与平安军一经汇合,便向燕军发起猛烈攻势,燕军此刻腹背受敌,已难以扭转颓败之势,故而仓皇撤逃,一路奔逃到了安徽灵璧的齐眉山。
徐辉祖与平安一路对燕军穷追不舍,双方再次会战于齐眉山,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胜负难分。
待朱棣回到军营之时,燕军将领们长期积累的愤怒终于在顷刻间爆发了。由于此刻正是南方阴雨连绵的季节,天气湿热,北军本就对此等天气不太适应,再加上小河之战偷袭失败,如今战况又陷入胶着之中,燕军将士一直背负着反贼之名,心中早已是憋火万分,这战争打到第四年,依然胜利无望,每天提着脑袋去拼命,燕军将士心中怎能服气!
几位将领纷纷向朱棣进言,或撤军北还,或移军粮草充足之地。
朱棣心中其实对当前的状况是明明白白的,说是直捣应天,可一路上总会遇到各方阻拦,谁能保证真能一路畅通无阻,直达应天城下。可如若此时撤退,朝廷军队便会一路北上追击,且一次识破了他的伎俩,下一次再想走同样的路线,便是难上加难,如果朝廷在安徽与苏北,像山东一样加强兵力,筑造坚城,那他便再也没有下一次的机会了……此战,必须要坚持到底。
“此战有进无退!”朱棣被众将士逼怒,但思虑一番之后,还是决定不能撤军,他面带坚定,声色俱厉地说道:“凡是想渡河撤退之人,烦请自便!”
正当众将士犹豫不决之时,朱能挺身而出,劝慰众人道:“当年汉高祖刘邦起兵之时,十战九败,最终不也夺取了天下,如今我军已南下深入至此,请众位再坚持一下,如若撤退,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众将士闹情绪也闹够了,此刻见军中第一大将已出面表态,大家考虑了片刻,觉得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反贼之名已坐实,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硬着头皮跟着燕王一路走到黑,既然这样,横竖也是一死,那就再拼一把!没准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两军相持,最怕其中一方自乱阵脚,朱棣此次成功化解了燕军中众将士的小情绪,可谓是稳定了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