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还真不怎么在乎级别。(9 / 11)
仙似地抽了一口。
“当……”刘队长的大铁锹,忽然碰上了什么东西。
【5.现实版的《林海雪原》】
听到这样一声,周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刘队长小心翼翼地把那东西挑起来,一看,似是一块砖头又不似砖头的东西,外边用塑料布包得一层一层的。
顾不得铁锹上秽物累累,“教授”蹿过去,抬手就把那玩意儿抓过来了——正牌子警察都有这素质,北京破案名手铁鹰回忆,在某水库勘查一起谋杀案,尸体都已经皂化了,为了完整取证,下手一块一块捞起来,捞到一半,岸上说吃饭喽,洋铁皮桶里送来的大包子。老鹰说你等等,我得洗手。
于是,就在尸体旁边水库水里洗手,拿毛巾擦干净,抓过包子来,一边吃一边分析案情。
后来,愣是从皂化尸体的分解物中搜出一张泡得完全模糊了的电影票,破了这个案子。
老鹰说这个的时候很得意,意思是你看我什么条件下吃饭都得先洗手,跟他们法医不一样,我精神文明……
问题是当时我们也在吃饭,一块豌豆黄,全让老鹰一个人吃了,老萨一口都没动。
本来,那老太太蹦着骂:“我告你们去……”开始扒茅房的时候,没声了,等看见“教授”拿过这个包来,自动往地下一蹲,把脑袋低下来了。不愧是老匪之家,对政策蛮明白的。
顾不得干净与否,“教授”和刘队长把包打开,里面包的是一个饭盒,俩人乐了——谁把饭盒埋大便底下,那肯定是有问题。
打开饭盒一看,伪造的公章,提货单,发货单,全在里面呢……
“教授”后来在总结会上说,那会儿我才真松了一口气。金荣刚结婚,没房,正要往女方家搬,自己住宿舍,没条件藏东西,齐玉仙家住楼,能藏的地方都搜了却一无所获,要是在葛家搜不出真凭实据来,这案子未必好交代。再说,他们东北警察那个“彻底搜查”,也真把咱们几个的脑袋别裤腰带上了……
现在赃证俱获,大家总算没有白来,案件有了顺利进展,警察们将赃物并葛家的人带回局里查问。
就这件事,我曾向提供资料的警方人员询问:“为什么葛同心出逃的时候,要把这个赃证藏在这里呢?是成心要和警察捉迷藏,还是生怕人家没证据抓他?”
二处的这位一听就笑了,说这可不是他出逃的时候藏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仓皇出逃,才没有来得及销毁证据。他藏这个东西,是符合犯罪心理学的。因为几乎所有作案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重复使用成功的犯罪手段。他们留着这些公章、提货单等,目的在于准备继续用这种手段诈骗。
葛同心临走给家里打过电话,当地还不具备家中通电话的条件,只能用公用电话传呼,但管电话的偏巧那时被人叫走,所以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葛同心估计会告诉他媳妇销毁证据,而且他在茅坑底下藏东西,家人肯定是知道的,不然搜查时他们家老太太不可能是那个反应。不过葛家老太太和他媳妇并没有先把东西拿出来毁掉。
你想啊,那么大个装得满满的茅坑,是容易刨的吗?
有了证据,抓人就理直气壮。看着气势威武的当地警察,葛同心的媳妇不敢再造次,在警车里直往“教授”这边躲,可能是觉得这人还比较文明。
因为这个原因,“教授”觉得这女人是个突破口,后来在审问中重点做工作,挖出不少东西,比如,葛同心和齐玉仙出逃的原因,就是这个女的提供的。
他们两人怎样得到消息的呢?
根据葛同心的转述,这个通风报信,正是和金荣有关系。
难道哪个警察是金荣他们的同伙?
那倒不是,通风报信的那位,直到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被人家当了枪使。
原来,金荣出北京站,一碰上安书记,就知道情况不妙。那是,让被逼得都上地安门商场偷东西的主儿盯上你还想跑吗?老安拉住金荣就不撒手,他根本就没功夫找人去通消息。
不过,这人的确聪明,眼看跑不掉,他拉拉扯扯,故意把安书记他们朝乘务员休息室那边带,那儿,正有一班跑车的东北乘务员刚从车上下来。金荣经常北京东北来回跑,天下铁路是一家,弄个卧铺什么的是常事,他又善于交际,所以其中有不少人都认识他。
他往这边一带,再加上安书记一喊,旁边女警察和金荣媳妇一个劝一个闹,吸引来不少人注意,当然也有那些乘务员。正如前面所说,金荣在车站上的表现很无辜,连警察也差点儿被他蒙过去,所以,这帮乘务员嘻嘻哈哈,都当个热闹看。
东北人有个习惯,爱看热闹,看完了还爱到处传。
偏巧铁路上的人,还有一个便利条件:铁路人称“铁老大”,在各部门中独树一帜,有自己的通信系统,所以铁路员工在系统内部打电话,是不花钱的。这个系统颇为完备,到了商品经济时代,铁道部觉得这东西自己用可惜,于是拿出来赚钱,一试之下买卖不是一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