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山上来的水特野,到了这一带突然就平和起来。补玉轻轻颠着背上闹瞌睡的儿子,手上在绣虎头枕的一张虎脸。一对北京来的男女爱上了她的虎头枕,跟她订购了五十个。然后她看见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过来了。补玉看见他只是一个人,没有带伴儿,所以就没那么大劲儿。倒是来的人老远就问:“有个叫曾补玉的在哪里?”
补玉使劲看他一眼。他卷头发卷鬓角,脸色白里泛灰,很爱漂亮,摘下头盔不停地拨拉头发、鬓角。
“你找她干啥?”补玉笑眯眯地问道。
那人也笑了,暴露了他的一嘴浅黑牙齿。“你就是曾补玉吧?”
“谁说的?”
“不然这三十几户的小山窝还能出第二个美女?”
“你也长得不错呀。”
那人吓一跳,好像从来没有女人当面这样评论一个男人的。他那感觉像让她倒吃了一口豆腐,一时还不能决定自己喜爱不喜爱这感觉。接下去就是相互介绍姓名,免贵姓周——周在鹏;补玉——意思是以玉补天。
“一个人来玩?”补玉问道。
“怎么了?”老周反问。
“来这儿的男的都带个女的。”
“你检查结婚证不?”
补玉让这句话自己过去了,没接话儿。万一这是个便衣警察,她不是害了自己也害了那些野鸳鸯家鸳鸯?补玉那天是坐在周在鹏的摩托车后面回村的,碰见人她就招手呐喊地张扬,因此她前脚进门,丈夫后脚便跟进来。丈夫在别人家做木工活,全村人的嘴接成一条线,把话已经传过来:“曾补玉在村外拉客,抱着那客人的腰骑摩托车回来了!”
那就是补玉丈夫想没天没日揍周在鹏的来由。补玉的丈夫叫谢成梁,当过三年武警,回到村里,就像从来没出过村一样,心满意足又过起跟其他村邻一模一样的日子来,唯一的变化是走路走好了,背笔直,头端正,两脚一二一,迈的步子都是尺量出来表掐出来的,饿着走看上去都是营养好,劲头足。他二十六岁才娶上补玉,所以媳妇就是补到他命里的一块玉。补玉却常常对他说:“你疼我,就让我爱干吗干吗。”劳累挣钱,那是她一大“爱”,所以他也不拦着她。
村子里开玩笑说补玉“拉客”,补玉自己不在乎,谢成梁也就不在乎。因为给拉回来的通常都是结对儿的,或者三五一伙的。这天傍晚补玉拉回的客是个单个男人,谢成梁使劲瞪了她一眼。山峰在河两侧形成犬牙交错的廊壁,小村子五点就没了太阳,因此,可以把事情看成“补玉坐着男客的摩托摸黑进了村”。
周在鹏告诉补玉,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有关补玉的“黑店”的信息。那朋友带着女友在补玉这里做了两夜野鸳鸯,爽坏了。他还夸了补玉的烤野兔、炖山蘑等菜肴,让周在鹏千万别忘了点这两道天堂美味。
补玉向丈夫一扭下巴,意思是让他去他妹妹家借一只兔子来冒充野兔。谢成梁却不走,两手背在背后,看周在鹏从摩托上搬下一个大帆布包,又看他从包里拿出一个不轻的黑匣子。那是个手提电脑。
“你们这里有电插头吧?”周在鹏问道。
“咱这儿的电比城里贵,一度电贵三倍。”谢成梁说。
周在鹏看看谢成梁如同警察一样没表情的脸。
补玉笑笑说:“人家把电钱算给你,不就完了?”她又向周在鹏做了个表情,这表情是没有她丈夫份儿的,实际上连她抱在怀里的儿子也是没份儿的。甚至这表情是全新的,谢成梁和补玉认识这么久从来没见过。为这卷毛男人,补玉居然发明了一个新表情,谢成梁觉得离揍他个没天没日的时候不远了。
“你是干什么的?”他问周在鹏。他刹那间又是武警了。
“人家是作家!”补玉抢着说,“写书的!给咱这儿写写,咱这儿就火啦!”
谢成梁心里好受了些:补玉是在拉拢利用这卷毛。他像没听见媳妇的话,又问:“都写过什么书?”
周在鹏笑嘻嘻地说:“那你都读过什么书?看看里头有没有我写的。”
谢成梁活到三十岁一共读过三本杂志,课本除外。所以他又转个话题:“来这儿住多久?”
“先住几天看看。”周在鹏把电脑放在北屋的书桌上。
“你一人来,你那小媳妇放心?”补玉大声在院子里问道。
一听就知道这话是说给两头听的。进村前补玉就知道周在鹏小四十了,有个小他十岁的老婆,英文老师。
果然,谢成梁一听这句就扭头出门,去妹妹家借兔子了。下面周在鹏的回答他幸亏没听见,若听见周在鹏在他眼里更是欠揍。
周在鹏把电脑插上电,才从窗口露出脸,回答补玉:“我这么一把岁数,还能老让媳妇找着?我老远躲这儿来图什么?”
后来补玉发现周在鹏的话不是真的。他腰上的BP机一响,他就会手忙脚乱,从腰带上摘BP机比拔手枪还快;只要他一看见上面的一个号码,马上就往村委会跑,去回电话。有一次周在鹏在洗澡,BP机落在院子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