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 / 2)
着。”
方氏立时就答应了。顾伯可是给顾家做了一辈子管家的,看人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她迫于无奈去挑人,总是希望挑几个老实本份又勤快的,要是不小心领了几个偷奸耍滑的回来,那才真正是麻烦。要知道罗白宿不在家,这满屋子的老弱妇幼,不得不谨慎一点。
罗天都听到方氏顾伯要去县里买长工,也嚷着要去。
方氏就说:“你去做什么?那外头都是些流民,又脏又乱,你又小,要是不小心过了什么病怎么办?”
罗天都便拿出一块小布,捂着口鼻,闷声闷气地道:“这样就不怕了。”
方氏拿她没法子,只得允了,罗名都一见小妹去,也吵着想去,结果被方氏和罗天都联合制止了。
于是方氏便挑了个晴朗的日子,带上顾伯和罗天都,赶了自家的牛车,一路朝晋雍县去了。
同行的还有村子里另几户田地较多的人家,每个人心里都不情愿,可是官府下了令,没人有胆子跟官府对着干。
一行人天没亮就出发,到了中午的时候才到县里。现在衙门里上上下下都在为如何安置流民忙得团团转,没有一个闲着的,罗白宿那时也并不在衙门里。
罗天都他们先去做了登记,然后就有个差役领着他们去了城外安置流民的大棚区。说是大棚区,就是拿几块木板临时搭建的一排小棚,暖和是称不上,多少能遮点风挡点雨。
里面全是人,各个蓬头垢面的,或蹲或坐在泥地里,还有些人甚至不顾地上湿漉漉地,铺了条麻布袋就睡在上头。
罗天都看到有个女人,穿着一件单衣,正拿着一个破陶碗,在屋檐下接雨水喝,一边喝一边咳嗽。
那场景十分悲惨。
和罗天都一起同来的几个村人,原本因为县里强迫往自家安排流民颇有些抱怨,看到这么凄惨的一幕,心里的不满也少了许多。看着这些难民,就是再硬的心肠,也多少有些不忍。
虽然他们自家也不宽裕,可是至少有一间温暖的屋子可以遮风挡雨,吃得不精细,可是汤汤水水,青菜稀粥的也能管饱。
跟这些难民一比,他们的生活实在称得上幸福了。
带着他们过来的差役,又叫了一个中年妇人过来,对着他们道:“这是刘牙婆,专门负责这里流民的买卖安置,你们或是买或是雇工,自去找刘牙婆商量。”
说完,也不等罗天都他们回答,就匆匆离开了,衙门里这会儿正是事多的时候,没那个空闲偷懒。
刘牙婆便领着他们到了棚户区,问道:“你们是雇还是买?”
其他人都有些茫然,只有顾伯十分老道地道:“这买和雇是如何计较的?”
刘牙婆便道:“若是雇工,你们自谈妥了价钱,来我这里登记一下便是了,若是要买,也是一样,只是还需在我这里过下文书,还要交几文钱税钱。”
罗天都这才知道,原来买卖人口还要纳税钱的,正巧边上有人领了两个衣衫褴褛的难民过来,在刘牙婆这里立了文书,交了税钱,就把人领走了。
罗天都眼尖,看到文书上写的八百文。
八百文啊!
一吊钱都不够,这些人就一辈子只能在别人家为奴为仆,甚至连累得子子孙孙都只能入奴藉了。
罗天都颇有些不能适应,这还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买卖人口的,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这里很大一部分人其实都是有田有地的,只是这年头,地也不是那么好种的,全靠着老天爷赏口饭吃,若是那年风调雨顺,多产几斤粮食,交了苛捐杂税,剩下的混着些别的杂粮野菜,能够勉强糊口那就算是地种得不错了,若是遇上灾年,连房子都没有了,一家人在寒风里受冻,更有许多原本没有田地的,佃的地主家的地来种,这个时候,更是难熬。地种不下去了,连窝身的地方都没有了,只得拖家带口,去别处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