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罗白宿的书信是在九月份才到的,信上说他和罗白翰已经在上京安顿好了,左青之将他们兄弟俩都安排进了上京的竹元书院里念书,一切安好,又嘱方氏在家里好生照顾两个孩子,不必挂念他。()
罗天都和方氏一直悬着的心这才安下来,一心忙着家里秋收的事。
秋天的时候,蜜源不多,江夏也不用整天守着蜂桶了,只是一早一晚去看一遍,更多的时候是和程青两个帮着罗家收稻谷庄稼。他们二个都是从南边过来的,割谷比方氏要快多了,十来亩田地的稻谷,程青两个加上方氏,三个人割的割,挑的挑,五天就收回来了,剩下的就只等着将谷粒晒干收进仓。
这天,罗天都正在翻晒稻谷,看到齐氏走了进来。
“小都,在晒谷子呀,真是勤快。”齐氏一进门就笑眯眯地跟她打招呼。
“哎,二婶来了呀。”罗天都抹了把脑门上的汗,道,“我先把谷子翻完,二婶你去屋里坐。”
齐氏是在镇上长大的,从没干过粗活,也受不了翻谷子里的灰尘,听罗天都这么讲,就真的到堂屋坐着去了。
不一会儿,罗天都把院子里晒的稻谷都翻了一遍,这才进门。
齐氏看见她进来,就道:“我听你娘说,你爹给你们来信了?”
“来了好几天了。”罗天都奇怪地问,“二婶打听这个干什么?”
齐氏笑眯眯地又问:“你爹在信上都写了些什么?有没有提起你二叔?”她知道方氏是不识字的,倒是罗名都和罗天都两个小孩儿都认得几个字,所以她并没有等方氏回来,就直接问罗天都了。
“我爹就说了,他和二叔都进了上京的竹元书院念书,叫我们不用挂念他。”罗天都好奇地问,“怎么?二叔没给你写信吗?”
“他写了信来了。”齐氏笑了笑,道,“你爹除了这些,还有没有说别的?”
“没有啊,怎么了?”罗天都皱起了眉,不理解齐氏为何要这么问。
齐氏还怕他人小,字认不全,罗白宿信里有些消息漏了,便问罗天都要了罗白宿的书信来看,罗天都想了想,罗白宿写的信也只是些家常问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就取了来给齐氏看。
齐氏看完后,向来八风吹不倒的笑脸,这个时候终于收了起来,脸色有些不好看地道:“没有,我是怕你二叔有什么事不肯给我讲,所以才过来问问。”说完,也不管罗天都,匆匆离开了。
罗天都皱起了眉,齐氏这番举动,分明就是罗白翰在信里说了什么,让她不相信,所以才过来求证的,不过她懒得想,横竖不是什么好事,就让齐氏去烦恼吧。
晚上方氏回来的时候才算给她解了惑,罗白翰确实也给齐氏写了书信回来,不过是找齐氏要钱的,信里只说他找了门路,可以弄个太学的名额,不过要钱活动,要齐氏给他捎几百两银子过去。齐氏有点将信将疑,这才特地过来问方氏和罗天都,有没有提这回事。
方氏和罗天都听都没听过这事,罗白宿在信里也对这事只字不提,齐氏这才恼了。
罗天都对罗白翰有些无语,就算他想法子找齐氏要钱,也要找个靠谱点的理由。那太学岂是寻常人能进的?她听罗白宿提过,那太学生入学的资格可严了,只有朝中文武官员五品以上的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是三品大员的曾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方才有入太学的资格。罗白翰不过是个秋水镇的一个秀才,一无功名,二无门第,哪里有资格进太学。若真有门路,别人难道不会挑自己族中的子弟送去太学念书,反而提拔他一个初来上京的穷秀才。
方氏说起这事,也有些将信将疑:“你说你二叔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真能有门路进太学?”
罗天都想了想,摇头道:“不好说。”她虽然觉得多半是假的,但是这话不好直接跟方氏讲。
方氏就道:“我也觉得不太可能,那太学都是官家子弟才能进的,你二叔才进上京几天,哪里就能找到门路,再说了,你爹在信里面对这事提都没有提,若是真的,他肯定会讲的。”
“就是。”罗天都肯定了方氏的想法。
“不过你奶肯定是信了,我刚过来的时候,听到你奶在跟你二婶说,让她准备钱给你二叔送去。”
“二婶答应了?”罗天都觉得奇怪,今天齐氏过来,看了罗白宿的信之后,脸色头一回黑得堪称锅底,和姚氏有得一拼,怎么会答应拿钱出来。
方氏就道:“好像是你二婶说要亲自到上京去吧。”
“那也好。”罗天都点点头,她觉得齐氏虽然世故,对钱财看得又太重,但好歹有法子治得住罗白翰,去上京管着罗白翰也好,“二婶什么时候动身?去的时候咱们正好托她给爹带些东西过去。”
罗白宿走后,罗天都又收了点鸡毛,缝了两件袄子,家里还有最后取的蜂蜜卖的几十吊钱,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托齐氏一并带过去。
方氏就叹了口气:“你奶奶不许你二婶去呢!只说让她将钱财送过去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