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 / 2)
跟顾伯一样,什么也不肯说了。
方氏于是十分忧心,本以为罗白宿做了官,一家大小到上京能过得舒适点,哪里知道居然这么危险,便拉着罗天都叮嘱道:“这里不比秋水镇,以后你性子可以收敛些,莫要脾气冲,一不小心就惹上不得了的人了。唉,你以后还是尽量少出门吧。”
罗天都“嗯”了一声,对罗白宿道:“爹,你还没说那静娘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也没怎么回事,罗白宿初入京,身边一个女眷都没带,时日久了,难免有热心的同僚想牵个线搭个桥什么的,给罗白宿送个把人照顾他,其中以翰林院孔目许理最为积极。按理说罗白宿和许理一个在秘书省,一个在翰林院,两人原本没什么交集的,只是之前罗白宿在外城赁的院子和许理相邻,许夫人又是个热心的,见罗白宿单身上任,时常送些小点心什么的,一来二去的也便熟了。
那静娘子便是许夫人娘家一个表兄的女儿,从前嫁过人,夫婿是个秀才,也是个读书人,原本日子过得也很好,只是嫁过去才两年,夫婿就得了热病死了,婆家倒是并没有苛待她,只是一个年轻寡妇,膝下又没有儿女,婆家兄弟又多,虽说婆母还算和善,可是日子到底难捱,许夫人怜她年纪轻轻就要守活寡,便去将她接了来,也是打算在上京给她再找个合适的嫁了。
这年头,官府对守寡的规矩并没有那么严,寡妇再嫁的事例并不少,尤其是经历了“瑾元”之乱后,官府更是提倡寡妇再嫁,以此来促进人口增长。
虽是如此,一个死了丈夫的年轻寡妇,哪怕官府和婆家都不刁难,要再找个合心意的也不容易,尤其是年轻的寡妇,就更难了。
静娘子跟着许夫人在上京也住了一年多,许夫人明里暗里也替她相了不少人,只是挑来挑去,不是年纪太大,就是家里实在太差,因此一直没碰着合适的,静娘子便一直留在许家吃闲饭。只是许家也不富裕,许理和罗白宿一样,也是贫民出身,一年的俸禄养自家人都嫌有些拮据,又没有别的进项,再多养一个静娘子,就更加捉襟见肘了,尤其今年许夫人又添了一个小儿子,日子就更加紧巴巴了,许大人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许夫人自己也实在过意不去,想早些将静娘子嫁出去。
许夫人挑来选去,便看中了罗白宿,罗白宿年纪并不算大,生得又很俊秀,如今已是从六品的官,比起许理这个没品级的,那已经算得高官了,虽说家里有妻室,可是许夫人早打听得明白,罗家如今只有两个闺女,还是个乡下妇人生的,静娘子如果嫁过去,将来若是能生个儿子,很容易就能在罗家站稳脚。那静娘子见了罗白宿两回后,也对罗白宿十分满意,频频向罗白宿示好,见罗白宿院子里除了一个厨娘,并没有其他的女眷,便时不时地过去,送些糕点什么的。
许夫人见静娘子也同意,便将这意思跟许理讲了,许理觉得也甚好,一来家里少了一个负担,二来还能跟罗白宿搭上关系。虽然罗白宿如今官位并不高,但是他有后台啊,罗白宿在中制科之前,可是一直受左青之庇护的,若是因此能跟左青之左大人攀上关系,那真是天大的好事了。
许理便寻了个机会,跟罗白宿提了这意思,罗白宿自然是推拒了,不过就算如此,那静娘子仍时不时地过来,罗白宿被缠得有些烦了,这才急着催方氏入京,也算是打消静娘子的念头。
方氏就白了罗白宿一眼,道:“这做了官就是不一样了啊,都有年轻的小娘子主动要伺候你了。”
罗白宿便道:“你说什么呢?我那几两俸禄,养你和小都姐俩都嫌不够,哪里还有闲钱再养别人。我这辈子,也没什么别的念头,只想着她们姐俩平安顺遂地过一辈子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