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2)
方氏心里想开了,也不再为这事纠结,一心一意开始准备罗名都婚礼了。嫁妆是好几年前就开始慢慢攒的,如今差不多都齐备了。方氏要操心的是结亲当日的酒席怎么置办,要邀些什么客人,要置办多少桌,席上的菜要备哪些,如今只是在罗家村办酒席,方氏就忙得有些团团转了,若是在上京办,方氏就真的两眼一抹黑了。
好在向兰以前伺候的那户人家,家里是时常置办酒席的,向兰对这些流程都熟了,有她在一边帮扶着,方氏也渐渐厘清了头绪。
到八月份最忙乱的时候,罗白宿和顾伯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原本路途遥远,罗白宿是不想让顾伯来的,可是顾伯舍不得错过小孙小姐出嫁的喜事,硬是跟着来了,跟着他一起的,还有满满一车嫁妆,这里头,多是相熟的官宦女眷,得知罗白宿嫁女,给的添妆,很有几样好东西,其中尤以左夫人给的一颗南海大明珠最为珍贵。
得了这车东西,方氏又是高兴又是忧心。高兴的是,罗名都的嫁妆越发丰厚了,就是齐家的聘礼也不过这般,忧心的是,这些人情她们到时拿什么来还哦。
只有顾伯还在抹眼泪,觉得委屈了他家小孙小姐,顾家的东西比这好的还有很多,可惜现在拿出来用太打眼。
“顾伯,这样就很好了,你别忘了,我们到底姓罗。”罗天都只得劝慰这个老人家。
罗白宿和顾伯到后,方氏就觉得肩上的担子陡然一轻。宾客的事,自有罗白宿安排,席面的安排有向兰和顾伯,压根不需要她插手,她也乐得不管事,每天陪着罗名都,享受着女儿出嫁前最后相处的母女时光。
日子就在忙碌中流水一样过去,到了八月底的时候,江夏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得知罗名都九月成亲,连蜜都不采了,半道赶回来给罗名都送亲。
罗天都看到他很高兴,说起来,罗家后来挣的钱,一多半都是江夏的功劳了。
江夏初到罗家的时候,只是个黑瘦黑瘦的青年,几年下来,黑还是一样黑,却结实了许多,又因为养蜂挣了钱,人也比初来时自信了许多,整天都喜气洋洋的,旁人看着都觉得开心。
“江夏哥,这么乐呵呵的,肯定有什么喜事。”罗天都忍不住打趣他。
江夏就眯了眼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不过罗天都还是看出了点苗头,比如,江夏会时不时地傻笑,有人叫他都没听到;比如,江夏会时常盯着某处发呆,半天也回不过神。
这小子,八成是有了心上人了。
唉!当初一同来罗家的人,除了阿秀放了出去,程青、程青、江夏如今都打光棍。现下好了,江夏终于开了窍,有了喜欢的姑娘了。她想过了,就凭江夏这么些年,对罗家的贡献,若他真有了喜欢的人,对方也喜欢他,她一定要做主,为他大办。
她把这事明里暗里透给了方氏听,方氏也是很高兴,道:“这是好事,等你姐出嫁了,我仔细问他,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可是个有福气的。”
到底罗名都的事迫在眉捷,方氏实在没有那个精力管别的,便先将江夏的事放在一边,专心忙着罗名都的婚事。
到了成亲那日,更是忙碌。
一家人五更天就起来了,伺候罗名都沐浴,梳妆,一直忙到天大亮了,方才收拾停当。
罗名都本就生得出色,大红嫁衣上身,越发衬得她肤如凝脂,欺霜赛雪。
方氏看着一身盛装的罗名都,起先还是笑着的,笑着笑着,眼圈就红了,她的心里真是又高兴又难过的,高兴的是这孩子终于长大了,生得这般漂亮,简直就像是年画里走出来的一般,而且今日就要成亲了,这是喜事事;难过的还是她要成家了,养了十几年的孩子,终于要到别人家去了,心里真是万分不舍。
姑娘临出门前,做娘的照例是要嘱咐一翻的,方氏觉得自家孩儿怎么样都好,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才能让这个孩子,能一生顺遂,少受为难。
“名都啊,你娘我也这一辈子也是这么浑浑噩噩过来的,也没什么可教你的,今天你就要嫁出了这个门,是齐家的新妇了,在家百般好,出了门到别人家,便不比家里,你要好生孝敬公婆,尊重你的相公,妯娌和睦,万事以和为贵,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才是福气。”
罗名都也是两眼热泪,看着方氏说不出话来。
罗天都一向觉得自己够坚强的,这个时候也忍不住鼻子酸酸的,十分想哭。她吸了吸鼻子,不愿意看这两个女人说些煽情的话,推开众人,到院子里,十分没有形象地蹲在屋檐下流眼泪。
她不想哭的,可是想到她看着长大的小孩儿,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有了喜悦的事,她不是第一个分享的人,悲伤的时候,也只能靠自己排解了,她就万分不舍。
唉!那齐家的小混蛋,最好能一辈子对她大姐好,要不然她要揍死他。
有喜娘进来,看到门外头蹲了个小郎君,两眼红红的,好不难过的样子,不由吓了一跳。边上有相熟的人就道:“这是等着背新娘子的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