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4)
正月过完了,沉寂了一冬的上京也热闹起来,全国各地的举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上京这块风水宝地,等着春闱时一鸣惊人,金榜题名。{}
罗天都每回上街,就看到街上多了许多身着儒衫的书生,相互礼数繁琐的行礼,酒楼里也多了许多文人,时时在议论时政,夸夸其谈,好不热闹。
无论哪个朝代的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爱议论时政,且褒扬的必然是少数,多数都是针贬时事的,这个年头的书生也不例外。罗天都外出了两回,听得那些书生高谈阔论,耳朵都起茧了,便不再出去了,只等春闱完,这群书生回乡之后再作计较。
这两年左青之似乎终于腻了担任秋闱主考官的差使,去年华溪府好歹总算多了几名举人,今年从华溪府陆陆续续赶过来参加会试的举子,都朝罗府递了帖子。
这是这边传统的习俗,就跟现代人在外地找老乡同样的意思。一来是对前辈表示尊敬的意思,二来有那家境贫寒的,少不得也有要求支助的意思,到底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将来在朝堂上为官,也能相互支持。
华溪府去年考中的举子有四十三名,今年参加会试的有三十一名,前来罗府递帖子的有十七名,罗白宿抽了时间一一约见了这十来名举子,有几名贫困的举子,罗府也多少支助了银两,虽然数额并不多,但勤俭些,支撑到会试结束却是可以的。
罗天都心道,这年头读书人的待遇果然好,在家里种地不用交赋税不说,上京赶考,还有人支助路费餐费,凡是在礼部报名审核通过的举子,朝廷每日还有食宿补贴,难怪是个人,都削尖了脑袋要往科举这条独木桥上挤。
开了年齐锦也朝罗府递了帖子,只是那帖子被向兰拿去引火了,谁也没当一回事,自那之后,齐锦好像也歇了心思,再不往罗家来了。
罗子衿如今也有一个两个月大了,脸也渐渐长开,再不像刚出生时那红老鼠一般的模样,看上去漂亮了许多,罗天都偶尔也愿意抱起来哄一哄。
方氏坐完了月子,家里的事也渐渐抓起来,头一件就是问罗名都和齐锦的事,她也不问旁人,只逮了老实的方敏问她:“敏敏,你老实告诉大姑,你大姐和大姐夫究竟在闹什么这样严重了?”
方敏是个老实孩子,撒谎这门高深的语言艺术还不曾学得炉火纯青,当下支支吾吾地道:“我也不清楚哎,大约是姐夫要准备考进士吧,要不大姑你去问名都姐?”
方氏越发狐疑了:“就是考进士再重要,也不能过年子补衿满月都不露面的,何况孩子他爹还特意走了许多关系,准备了许多书与他,可这些书如今都堆在家里也没有拿出去。”
方敏便道:“我哪里知道呢,要不大姑你问大姑父或是小都吧。”
她也算明白了,这个家里,管事的还是罗白宿和罗天都,她是宁可得罪方氏,也不愿意得罪那两个的。
方氏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心里便隐约有了怀疑,前些日子,她是为了坐月子,哪怕觉得有些不对劲也没有精力去计较,现在想起来,疑点越发多了。
方敏见方氏起疑了,转身就把这事跟罗天都说了。她也明白,掌着家里钱财的爷爷和奶奶,是完全指望不上,就是她亲爹方才水,对她也不算多看重,她娘倒是一心为她,可是见识有限,做出的事实在惹人厌,今后她的嫁妆还要指望罗家,她是一点也不乐意得罪罗天都的。罗白宿也好,方氏也罢,谁肯出钱她便听谁的。
罗天都对于她明智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不过如今方氏孩子也生出来了,月子都坐完了,罗天都其实也不那么担忧了,哪怕方氏知道了罗名都的事,着急忧心是有的,但也没什么大碍,日子还得过下去,有了罗子衿这个小家伙,再难的事,方氏估摸着也能挺过去。
但,饶是罗天都考虑了方方面面,仍是低估了方氏对自家闺女的心疼,方氏得知了罗名都和齐锦的事后,当场就晕了过去。
于是,家里人又急急忙忙地去请大夫,子书又去衙署里请罗白宿。老大夫不一会儿便来了,他打从去年秋起,往罗家也来了十几趟,很是沉稳地给方氏把了脉,然后捋了捋山羊胡,道:“无妨,只是一时急怒攻心,我开两副药吃下去便无事了,只是夫人刚刚生产,最忌大喜大悲,还是多劝她凡事放宽心才是。”
罗名都心下十分自责,觉得都是自己不好,方才惹得一家子为她操心。
方敏也很是自责,觉得都是因为自己多事,将方氏的话学给了罗天都听之后,罗天都才将实情全部告之方氏的。
“都是我不好,姑母问了两句,我不会讲话,惹她生疑了。”方敏在那抽抽嗒嗒的,哭得肩膀一耸一耸的,看上去十分可怜。
“哪里是你的错,还不是我惹出的事。”罗名都在一边劝着,眼睛盯着床上昏迷不醒的方氏,心里实在难过。
“哭什么哭,人还在呢!”罗天都心里也着急,这年头的女人,说强骨子里那也是挺强悍的,为了儿女什么样的事都能干得出来,说弱,那也真是水做的,丁点大的事就能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