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2 / 2)
是小娘子,主薄大人,甘先生巫先生尤大夫都要来讲课呢,诗书、木匠、铁匠、医理都教,咱们小娘子只讲明算,她呀,别的想教也教不了,哈哈哈。”
徐当家的听了心里一动,问道:“学堂不是只讲圣贤之书吗?如何还教这些微末之技?”
“老哥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天底下的人这么多,但凡家里条件略微好些的,都想把自家孩子送到学里,可是说句实在话,那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读书的料,对吧?”
徐当家的点头称是。
“你别看有的人读书不成,但是对别的学得快啊。”差役朝赋役房那边扬了扬下巴,“喏,那里头就有四十多个孩子,可是咱们主薄大人也说了,会读书的也就那么五六个,如今他教诗书也尽着照顾那五六个孩子,其的孩子也就是让他们多明些事理罢了,有几个小皮猴,现在跟着小娘子学明算,听小娘子说,再用心多学几年,出来当个帐房什么的,还是不成问题的,还有个小姑娘,什么都不会,急得小娘子都想拿尺子抽她了,偏生会认药材,已经被尤大夫认了徒弟,现在除了听夫子讲课,其他的时间都到药铺里帮忙了。”
徐当家的哪里见过这样的事啊,这些匠人手艺只听过师傅带徒弟,老子传儿子的,几时像这样正儿八经毫不藏私地教出来的,听得不由大开眼界。
差役对他的反应十分满意,带着点炫耀的心理道:“这你不知道了吧?咱们小娘子说,这叫那什么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东西去学,还学得好。”他家的小皮猴如今也跟着小娘子学明算呢,那些东西他虽然不懂,可是听着小孩儿时不时地在跟前嘟嘟囔囊着那些什么七七四十九,六六三十六一类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徐当家的一听,心里活泛开了,他儿子八岁起就送到城里的木器行当学徒,说是当学徒,其实就是个免费的长工,吃的是糠饼子,住的是柴房,日夜做活,师傅还不舍得传手艺,好几年了连个柜子都不会打,听这位差爷说,这学里仿佛也有木匠课的,要不要把孩子也送过来学一学呢?
平时县衙难得来个生人,衙里的人都忙忙碌碌的,谁也没得空闲,差役平日里闲了想找个人说说话都难,今天好不容易来了个生人,还是外头回来的,对县里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他炫耀了一通,心情愉快,便好心提醒道:“你们家是从巴旬来的吧,难怪不知道这些,我看你年岁也不小了,家里若是有孩子,不妨也送过来跟着多学点本事,小孩子嘛在家里也干不了什么,做的那点儿活咱们早上少睡一会,中午少歇一会,多伸把手一会儿的功夫就做完了,也不耽误什么,若是孩子真能学出个什么来,将来那就不用愁了,你说是不是?”
徐当家的一听,正中下怀,又问:“不瞒您说,家里也有一个皮小子,我倒是想送他过来,只可惜囊中羞涩,实在拿不出多少钱财来,不然也不会从巴旬又搬回来了。敢问差爷,这学里每年束修要收多少?”他想的是既然讲课的是县里的主薄大人和太爷家的小娘子,那束修应该不便宜吧。
那差役哈哈大笑:“徐老兄放心,说了咱们太爷心善,送过来的孩子不光不收束修,还发书本,就是住得远些的,晚间都是宿在这里,太爷管饭,每家只要出点粮米就成了。”
“真有这样的好事?”徐当家的几乎不敢置信了。
“可不,咱们夷县真是老天爷保佑,才来了这么一位好官。”差役说完,哼哼着不知名的曲子摇头晃脑地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