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2 / 2)
小的样子有些好笑,解释说:“老甘头以前在宣政院任副使,对夷人这边的事务比较熟悉,自然也会讲当地方言。”
罗天都听得张大了嘴,一脸的惊讶。
她虽然心里早就知道这几个老头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那么简单,但是也只以为他们最多就是工部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古怪老头,哪里能想到甘老头居然这么有来头,竟然还担任过宣政院副使啊,那可是从二品掌实权的要员,真论起来,比之卫缺权利还大些,难怪见着了卫缺,一点儿也不怕,还敢调侃他了。
原来她竟然一直同这么显赫的人住在一个屋檐下么?亏得她以前还一直指使甘老头和巫老头做这样做这样,他们不会记恨吧。这实在也怪不得她啊,谁能想到一个宣政院的副使没事干,跑到这荒郊野地当起铁匠来,还开门授徒了。
这不坑人么?
甘老头来头这么大,那另几个呢?
她转向刘老头,道:“刘老伯,你不会告诉我,你也是宣政院的副使吧?”
刘老头哈哈一笑:“小娘子莫忧心,小老儿不过是司农卿一名,比不得甘大人呐!”
罗天都又惊了一下。
大司农在前朝是户部尚书的别称,本朝太祖即位后,另设度支司,将大司农的权利分了一部分,后来大司农才变成现在不管财政,只掌管国家仓廪的司农卿,主要职责是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宜,但那也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啊。
罗天都已经不想再去问巫老头和尤大夫的身份了,真是什么都不知道才是最幸福的,要她嘴贱,非要问这么一句,看吧,现在不就问出问题了。
“小娘子还是问正事吧。”刘老头催促道。
他昨天听罗白宿讲了这棉花的事,好奇得跟什么似的,如今见着了人恨不得古赤能即刻将那什么棉花的说个清楚明白才好,哪里有空闲为身份这等小事耽搁。
有了甘老头这个合格的翻译,接下来的事情果然好办多了,将棉花的来历以及古赤为何会种棉花的事打听了个一清二楚。说起古赤会种棉花也是偶然,他自小身子骨弱,上不得山打不得猎,只在族里做些妇人才做的活。那夷人都是彪悍威武的,他这样的自然受人青睐,因而在族里过得也不十分好。
他在打猎这些重活上头不甚擅长,为了养活自己,就学着大庆人那样自己开了两块地种粮,只是他又无优良的粮种,又是个初学种地的,农具也没有,也有可能是当地土壤不适合种粮的缘故,种的东西十有八九都不得活。
有一年,东夷那边来了不少人,带着海货盐之类的许多货物,跟他们交货药材铜铁等东西,这棉布也是东夷人带过来的。他见这棉布穿着舒适,比这当地的土布要舒服得多,特别是小孩儿更喜欢。
他便跟东夷人讨了点棉籽,开始学种棉花,又特地跟族里会织布的人学习了一年,终于学会了织布。这是个细活,族里的男人大多不耐做这个,更倾向于打猎或是往北去大庆人的地盘抢掠,他靠着这门手艺,在族里勉强能混口饭吃,只是族里的男人们仍是看不起他,女人们也觉得他窝囊,堂堂一个大男人,像个娘们一样,在家里弄这些。
他听到大庆皇朝开榷场的消息后,早在年前就开始筹备,然后将家里积攒的棉布一骨脑带了出来,就是希望能多换些粮种,若是可以,最好还能跟着大庆人学着怎么种地,回来也垦荒种粮。
罗天都听了,又问他:“那东夷人以前就种棉吗?他们的棉籽又是从哪里来的?”
古赤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甚清楚,以前那边都是打渔为生的,并不种地,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种这个,我听说好像是有船队出海,从很南边的海岛上带过来的。”
这么说这棉花的来历他也不甚清楚,若要弄明白,还得往东夷那边去。
事情问清楚明白了,罗天都便让古赤在县衙多留几日,至于他想要的东西,也不用去榷场了,夷县这边就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