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呀,穿越了(2 / 2)
家了。赵翠翠是外地逃荒来的,因为有一口饭吃,就跟了舒家老二。
舒家这样的人家,建国后也不好过,几乎是夹着尾巴做人,村里的人都躲瘟神一样躲着他们家,生怕被他们家牵连。陆涵的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祖上三代贫农,根正苗红,想着都是乡里乡亲,遇事也愿意搭把手。有一年舒基国摔断了腿,又没有钱医治,全靠陆父请来一个游方郎中救了命。
舒基国记着这个恩,实在无以回报,就跟刘文慧商量,正好老大跟陆涵年岁相当,把老大定给陆家。刘文慧嫌陆家穷,不乐意,舒基国罕见地坚定,一定要报陆家这个大恩。刘文慧勉强同意了,但是舒云蓉死活不愿意。她的性子随刘文慧,掐尖要强,虽然年纪不大,却是个势利眼,觉得陆家穷,配不上自己。
舒云华在家是没有发言权的,最后定亲的事就落在了她的头上。陆家夫妻俩还挺高兴,因为家里穷,孩子亲事一直是他们的心病。他们有一个闺女两个儿子,就算把闺女嫁出去,收的彩礼也不够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的。舒基国念着他的恩,也不要他多少彩礼,而且舒云华这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从小就听话乖巧,给他当儿媳妇儿他欢喜。陆家给舒家送了一担粮食,算做彩礼,请了亲戚见证,舒云华和陆涵的亲事就定了,两家当成正经亲戚来走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陆涵十三岁的时候,陆父生病去世了。陆家的一点家底都给陆父治病了,还跟亲戚借债,终究没有留下陆父一条命。陆父一去,贺孝芝一个女人拉扯三个孩子,还要还债,生活艰难困顿。老大陆芬本来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为了两个弟弟也耽误了。后来为了让弟弟们继续读书,陆芬嫁给了临县一个当兵的,足足比她大十一岁。陆涵不肯用姐姐的彩礼钱去读书,18岁的时候辍学,去县城讨生活了。
村里人都说陆涵不学好,去操社会(混黑社会)了,总有一天要坐班房(坐牢)。刘文慧本来就嫌陆家穷,这下更看不上陆涵了,有个劳改犯的女婿多丢人呀,要跟陆家退婚。退婚的事被舒云华知道了,平时任劳任怨从不顶嘴的孩子第一次强烈地反抗刘文慧,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就是咬死了不退婚。气的刘文慧学也不让她上了,关在家里,但是退婚的事情势在必行。农村婚姻大事都是父母说了算,哪轮得着她一个小丫头不答应。
结果还没退婚,舒云华就出了事,解了裤腰带上吊了。幸亏舒云蓉回屋拿东西的时候发现了,把人救了回来。殊不知原来的舒云华已经香消玉殒,现在她身体里的是来自现代的灵魂。
赵翠翠知道刘文慧闹的那些事,觉得她不地道,但是也没办法说,这个大嫂从来就不是一个听劝的人,说不好还招骂,只好说:“孩子身体最重要,有什么事,等孩子身体好了再说吧。”
刘文慧郁气难消,“好什么好,让她去死好了,这个收烂账的!”
赵翠翠正要再劝,听到外面有人喊:“亲家在吗?”
舒云蓉跑到门边看,是贺孝芝带着陆涵陆清来了,连忙朝刘文慧喊:“妈,陆家人上门了。”
原来在门槛上坐着的舒基国连忙起身打招呼:“亲家母来了。”
陆涵陆清见了舒基国,喊了声舒伯伯,舒基国笑着应:“陆涵回来啦,陆清又长高了。”
贺孝芝随着舒基国一起走进堂屋,“听说阿华病了,我带两个孩子来看看。”
舒基国有点脸红,这件事是舒家办的不地道。当初结亲是舒家起的头,彩礼都收了,现在刘文慧又想悔婚,他的老脸都不知道往哪儿搁。阿华这事闹的挺大,估计陆家也是听到风声了,才连陆涵都叫了回来。
刘文慧走到堂屋,接过贺孝芝手里的水果,笑着说:“亲家母来了,来坐坐就好了,还带什么东西,太客气了。”
偏屋里,刘文慧和赵翠翠出去待客了,交代舒云蓉照顾舒云华。舒云蓉也是喜欢凑热闹的性子,跟去堂屋看热闹了,让两个弟弟照顾舒云华。两个弟弟跟舒云华大眼瞪小眼,也出去玩去了,屋里就剩了舒云华一个人。
舒云华也想知道跟陆家人是怎么谈的,这个婚能退掉不,她可不想过了十八岁就结婚啊,封建糟粕要不得。她忍着胳膊和脖子的疼,悄悄走出门去听壁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今天我陆涵把话撂这儿了,舒云华生是我陆家的人,死是我陆家的鬼,想退婚,没门儿。”声音也不如何洪亮,但听在耳朵里就是特别震撼,让人胆寒。
说完,陆涵带着母亲和弟弟就走,走到院子里,他忽然回头朝舒云华的方向望了一眼,舒云华被他眼睛里的阴狠吓了一跳,本能地躲到门后,平复咚咚直跳的心脏。再看时,他们已经离开小院了。舒云华心下遗憾,她甚至连他的脸都还没看清呢,只记得好像很高,可能超过180,挺瘦,身形还是少年的单薄。他也确实不大,好像才19岁。
作者有话要说:
小天使们,蠢作者又回来了,这次是穿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架空文,绝对不坑,真的不坑,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