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看,是相亲(1 / 2)
刘文慧见舒云蓉油盐不进的样子就来气,数落她:“你看看你,一进城就学人家烫什么头发,把头发弄得跟鸡窝一样,难看死了,哪有你以前扎两个麻花辫好看呀。爸妈在家挣点钱容易吗?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从地里扣出几个钱,你弟弟妹妹还在读书,哪样不要用钱。你还不知道体谅体谅爸妈,挣钱了也不往家拿……”
舒云蓉简直要被她烦死了,“我没钱。”
“咋能没钱?”刘文慧瞪眼,“你一个月不是有三十块钱工资吗?”
“谁说有三十块啊,”舒云蓉翻了个白眼,“我们是计件拿工资,我手脚慢,一个月也就20块钱工资,我平时还要买点东西吃,买衣服穿,哪有钱存下来啊!”其实舒云蓉手脚麻利,是厂里出了名的利索人,一个月拿三十块钱不成问题。虽然她花钱也确实厉害,从来不委屈自己,但是她本来就在服装厂,买衣服都是成本价,不贵,还是存了几十块钱。不过那是她留着当嫁妆的,她可没有那么傻,拿出来还能要得回来吗?她妈反正心是偏到胳肢窝去了,她不为自己打算,谁能为她打算?
“你在厂里包吃包住的,还要买什么东西吃,豆子鬼就那么好吃呀!”刘文慧不满,“你都那么多衣服了,还买什么衣服?每次回来穿的衣服都不一样,花里胡哨地给谁看呢?别人都能拿三十块钱,怎么就你才拿二十块钱?你手长来干什么的……?”
“烦不烦啊你!”舒云蓉生气了,“人家能挣三十块钱是人家的事,反正我只能挣二十,你要怪就怪你没生一个那么能干的女儿。你要实在想不通,就不要认我,去认拿三十块钱的人当女儿好了,看人家理不理你嘛!”
“反了你了!”刘文慧被她一番话气得够呛,地上捡起一根木柴要打她,舒云蓉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一溜烟就跑了,只剩刘文慧在原地干瞪眼。
晚上一家人在吃晚饭,刘文慧又提这件事,让舒基国管管女儿。舒基国平时在家就跟隐形人一样,不是在地里忙活就是坐在房檐下卷叶子烟,家里的大事小事一概不管。现在刘文慧让他管教女儿,他也没什么好话可以说,也就说说家里怎么怎么困难,养大她多么不容易。
这些陈词滥调舒云蓉都会背了,她当场嗯嗯啊啊答应得挺好的,但是就是不行动,刘文慧也拿她没办法。
舒云蓉过了年就十九岁了,在农村,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要不就已经嫁人了,要不就定好人家准备嫁人了,像她这样还没定下人家的还是少数。又听说她在县城的制衣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二三十,那可比在家种田强多了。所谓一家有女百家求,舒云蓉这一回来,每天来串门的婶子都多了起来,不是张家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就是李家的那个后生老实本分,舒云蓉耳朵都要听起茧子了。
这不,张婶又来串门,跟刘文慧旧事重提,说王家的小子回来过年了,趁着舒云蓉也在,两家人约个时间相看相看。“哎哟,大妹子啊,你可不知道啊,王家那小伙子眼光可高了,给他说了那么多好姑娘他见都不见。听说你们家阿蓉在县城上班,他一听就上心了,一个劲儿地跟我打听,还催我来跟你们说。我这不才来的吗!大妹子,你是知道我的,我从来不说瞎话,那小伙子是真的好啊,跟你们家阿蓉绝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刘文慧听得眼热,阿蓉过了年就十九岁了,该找婆家了,再拖下去就不好找了。难得小伙子家里条件好,给的彩礼钱肯定也不会低。反正这死丫头她是指望不上了,本来以为她出去打工好歹能帮衬帮衬家里,结果一分钱都扣不出来,还不如嫁出去得了,好歹还能收回来一笔彩礼钱。
于是刘文慧跟张婶约好时间,让对方明天下午过来家里坐坐,这就是答应相亲的意思了。张婶高兴地答应,也不继续坐了,说是回去报喜去了。
舒云蓉不想答应,她去了一次县城,算是开了眼野了心了。她从前向往镇上的生活,现在也看不上了,一心想往县城里奔,还怎么看得上乡下的小伙子。但是她反抗不了她妈,刘文慧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她就只能消极抵抗。
第二天,舒云蓉也不穿新买的衣服,还把以前在家里穿的旧棉袄穿起来,背上还有两块补丁。这点小伎俩很快就被刘文慧识破了,捶了她一顿,让她把衣服换了,她只好不情不愿地把衣服换回来。
下午天气不错,太阳晒得人暖融融的。这里冬天不爱出太阳,一有太阳大家伙儿都喜欢在外面晒着。舒家的大八仙桌也搬到了院子里,桌子上放着花生,都是自家地里种的。
八仙桌旁坐满了人,舒家一家人,还有舒云华的大舅一家、小舅一家、二叔一家。家里的板凳不够坐,还是去二叔家里搬了几根板凳才够用。就这样小孩子都没地方坐,都是站着的。农村相亲都是邀上亲戚朋友一起帮忙相看的。
吃了午饭没一会儿,对方就到了,也是一大家子人过来。张婶帮着两边介绍,一会儿夸小伙子学习好,聪明能干会赚钱,一会儿又夸姑娘长得水灵,孝顺顾家人才好,把两家人都说得特别高兴。
舒云华在边上看了一眼那传说中学习又好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