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部分(1 / 3)
:“好……好的……”说着,她微微仰起头,似乎在看着什么。“不许可、不能跨越、无路、禁止、禁断……”听到此时,搭档突然愣了一下,似乎捕捉到了点儿什么。
我:“房间里的其他书呢?你能打开它们吗?”
她的呼吸开始略微有些急促:“我……我做不到……”
我:“是你打不开,还是你做不到?”
她:“我打不开……我做不到……”
我没再深究这个问题,而是转向其他问题:“这个房间里的每一本书都是这样的吗?”
她:“是的,每一本……”
我低头看了一眼本子上记下的房间陈设,然后问:“在那些很大的箱子里,也是书吗?”
她:“不是的……”
我:“那,你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她:“是的,我知道……”
我:“能告诉我在箱子里都有些什么吗?”
她稍微平静了一些:“衣服。”
我:“箱子里都是衣服?”
她:“是的……”
我:“都是些什么衣服?”
她:“西装、皮鞋……领带……”
我:“那些是谁的衣服?”
她:“都是我的衣服……都是我的衣服……”
此时,搭档无声地站起身,对我点了点头。
我抬起手指指了指自己的额头——这是在问他是否保留被催眠者对此的记忆。
搭档继续点了点头。
我把目光重新回到面前的她:“你能透过窗子看到窗外吗?”
她:“是的。”
我:“是什么样的景色?”
她:“灰暗的、凄凉的……”
我:“你能看到一束光照下来吗?”
她:“一束光……一束……是的,我看到了……”
我:“你已经在木屋外面,正向着那束光走去。”
她:“我在向着光走去……”
我:“那束光会引导你回到现在,并且记得刚刚所发生的一切,当我数到……”
我:“看样子,你捕捉到了。”
搭档隔着玻璃看了一眼正在催眠室喝水等待的她,转回身点点头:“根源倒是找到了,但有点儿意外。”
我:“你指她的性取向吧?”
搭档:“是的,她是同性恋。”
我:“嗯,但我不理解她是怎么转变到反社会思维的,纯粹的压抑?”
搭档:“结合她的性格,我觉得也说得通。”
我又看了一眼手里本子上的记录:“她的性格……家庭环境……还有哪些?工作性质?”
搭档抱着肩靠在门边:“嗯,这些全被包括在内,而且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
我:“什么?”
搭档:“她那种略带扭曲,却又不得不遵从的自我认知。”
我:“你这句话太文艺范儿了,我没听懂。”
搭档笑了:“让我分步骤来说吧。你看,她的家庭环境不用多解释了吧?催眠之前她自己形容过,是偏于刻板、严肃的那种,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框架,对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划分为两个极端,要么很反叛,要么很古板、固执。但有意思的是,通常反叛的那个内心是古板的,而看似古板的那类,内心却是极度反叛的,甚至充满了极端情绪和各种夸张的、蠢蠢欲动的念头。她就是第二种。说到这儿为止,已经有两个框架在限制她了。”
我:“嗯,家庭气氛和家庭气氛培养出的外在性格特征。”
搭档:“OK,第三个框架来自于她的工作性质:法律相关。我觉得这点也无需解释。那么至此,在这三重框架的圈定内,她的所有想法都应该是被压制的,这从她对于自我内心的描述就能看得出来:荒芜、凄凉、低迷,一个末日般的场景。但也正是这个场景反而能证明她对感情的渴望以及期待。在一片荒芜之中,就是她住的地方——那个小木屋。假如没有那个木屋,我倒是觉得她的情况比现在糟得多,因为那意味着绝望。”
我点了下头:“是这样,这个我也留意到了。”
搭档:“但是木屋里面的陈设简单到极致,对吧?充斥其中最多的就是书,一些根本打不开的书。为什么是这样,你想过吗?”
我:“嗯……应该是她不愿意打开。”
搭档:“正确。那她为什么不愿打开呢?”
我:“这个……我想想……应该是……书名?就是书名的原因吧?”
搭档:“非常正确,就是这样的。那些书的书名全部都是各种禁止类的,所以她不愿意打开,所以她的房间没有任何能提供休息的地方,连床都没有,所以她才会把那些象征着男性的衣服都收进箱子,而不是像正常的衣物那样挂着……现在我们再跳回来,我刚刚说道,她那扭曲,却又不得不遵从的自我认知……现在你明白这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