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中书舍人(1 / 2)
池脩之看着萧令先的眼睛,诚恳地道:“圣人赏识臣,是臣的荣幸。但是,臣不能以为有圣人的赏识就可以自己不努力了啊!陛下要用臣,臣就得拿出本事来让朝野看一看,让他们无话可说,方能显陛下识人之明。如今臣资历尚浅,如何做得九卿?臣幼时便想位列朝堂之上,治平天下,但是,不是现在啊!九卿,臣是想做的,也不是现在!一个不能服众的九卿,是做不好事的,臣请陛下给臣三年时间,三年后,陛下若还记得臣,介时一纸诏书,臣必返京效力。届时不论让臣居于何处,臣念及自己也曾为亲民官,总有说话的底气的。”
萧令先对“三年”很敏感。他自己也有一个三年计划,听池脩之这一说好像也有道理,但是:“梁横文字差劲,柳敏还是不熟,你这一去,难道要再随便找个什么人来替朕写诏书吗?”
池脩之道:“天下人才多矣!必有贤于臣者,圣人广求而慎察,必得其人。再者,臣又不是现在就要走,柳敏才捷干练,已经很有样子了。臣再帮几个月的手,他必能独当一面的。再不行,让丞相荐人来,不就行了?”
萧令先拿定了主意,答得倒是痛快:“那就依你!不过,你可不能离得远了!”
池脩之笑道:“自是,臣家在京中,也不是很舍得呢。”
“那你还要出去。”
“圣人有大志要完成,必须有扎实功夫,臣这也算是为圣人看看天下黎民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所知的世情,都是别人告诉的,圣人至今,见到过真正的农夫吗?臣只在那一回奉先帝之命出京的时候见过那么一点儿,也未及详察。”
“如此,我与太傅商议,为你择一善地。”其实心中已经许了郑靖业为池脩之择的地方了。
池脩之再拜而谢,心里轻松多了!回去就跟他岳父打了小报告:“继任之人,岳父多操心。柳敏不是庸人,等闲人恐受其所制。”
郑靖业捋须道:“此事我自有分寸。倒是你,从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过几日闲了下来,我让他们调鄢郡的文卷给你,你要仔细研读。”
“是,”池脩之起身肃立,“谢岳父大人。”
郑靖业得了池脩之的小报告,没费多大功夫,就给萧令先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中书舍人。保证知礼知法、有情有义,最妙的是世家不会反对。
次日,郑靖业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又去“游说”萧令先,让他同意把池脩之给外放。
萧令先故意为难:“我实是离不得池郎的。”
郑靖业道:“他有才华,我是知道的,不然也不会择他为婿了,只是说到离不得,是不是……夸张了些?”
萧令先还是不肯,郑靖业再三要求,两人都在演戏,最后还是郑靖业技高一筹,萧令先绷不住了:“放他走也行,得到明年,他现在得先顶一阵儿。太傅要给我再荐一个合用的人来。让池郎带一带他。能接手了,我就放池郎走。如何?”
郑靖业痛快地答应了:“就这样。”
“这可要个谨慎的人,文采也要好,相貌最好也要出众一些的……”萧令先提了一大堆的条件。
郑靖业越听眉头越松,令萧令先纳闷不已,怎么这样的苛刻的条件越提越多,郑靖业反倒像是一点也不愁了呢?“太师有人选了?”
“正是,”郑靖业含笑道,“恰有一人!”
“哦?是谁?”
“圣人要是没提那么多要求,臣一时倒想不到他,圣人这是帮臣剔除了不好的,剩下了好的呢!”
“究竟是谁?”
“蒋卓!”
“他?”萧令先惊叫出声,“他是蒋进贤同族!”非常讨厌!带个蒋字都让萧令先讨厌。
郑靖业正色道:“蒋卓样样合式,最重要的是——没人会挑剔他!”
“我不信他,太傅再荐一人,不必年轻、不拘相貌、不……”
“那就会有人反对,要求与蒋卓一较高下,到时候,又要不好看了。”郑靖业就差直说,你再反对,又要被打脸了哈!
萧令先咽了咽唾沫,还是咽不下这口气:“这也太便宜他了!我还是不信他,诏令悉出其手,恐有矫诏之祸,我坐卧不宁。”
“不加玺印的诏书,是没用的,”郑靖业冷静地道,“圣人要是不放心他,只管择一可靠之人掌管玺印就是了。”
萧令先很是犯愁。现在的掌玺官是先帝留下来的,一脸的冷酷严峻,说实话,萧令先有点儿怵他。萧令先一点也不肯定这个人会像听先帝的话那样听自己的,万一自己再遇到追谥等事的时候他死活不肯帮忙盖章怎么办?换了最好:“如此,则何人可用?”
“圣人信得过谁?”
“我信太傅!”
“圣人!”你还傲娇上了!找抽啊?
“掌玺之臣其位不尊,杞国公诸子不宜啊,秦太师之子亦过其品。须一年轻忠心,又刚出仕之人,方不算委屈。”提要求提要求,最好郑靖业嫌烦了不推荐蒋卓了。
郑靖业道:“如此,臣孙郑德良如何?”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