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提亲(1 / 2)
李神策道:“莫慌莫慌,待我邀齐了媒保,把阿汝的庚帖带齐,你去备下了官媒、说客,堵着池长安在家,把事儿给办下了!”
楚氏自嫁给李神策日子就挺难过,李神策一直在中二,从未被超越,少年时就够讨人嫌的,好在那时候父母还在,为他订了一门不错的亲事。楚氏是想举案齐眉来的,蜜月一过就不得不收起浪漫的心思,专职给李神策收拾烂摊子,也因此下定决心要把儿女教得不像他们的爹。李汝之父李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长成的。爹娘定下的婚事,对方也算是门当户对,李意一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就同意了。
李意的妻子出身略低,她姓周,与那位倒霉的驸马周原是同族。李神策中二的时间太长,儿子谈婚论嫁的时候他还没做这么高的官,好人家都不肯把女儿嫁到他家当儿媳妇,只好放低一点身段,娶了周氏女——此人在李家是一个不发言的存在。
李家长辈一致同意,李神策开始行动了。然后请赵静为媒,楚椿作保,李神策也没指望这俩货能谈得下来,主要是借助他们的出身。主要是他自己跟池脩之谈一谈,谈拢了,当场掏出婚书就能签了。谈不成,楚氏再邀请亲家庆林大长公主作说客——李神策还是不想请顾益纯——务必促成此事。
楚椿对池脩之的感观实在不怎么好,李神策是他亲戚,这个忙还是要帮的。他也觉得郑琰这个女人有点多事,不过人品还算不错,李神策的孙子想娶个差不多的媳妇,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最后决定帮忙。赵静的存在感略弱,左右一权衡,觉得李神策不是个讨人喜欢的,池脩之也有点儿,两家倒也般配,也答应了。
三人趁休沐日组团来了,把池脩之给堵家里了,唯一没想到的就是周王太妃也被堵在了池家。周王太妃的心思,楚椿和赵静都不明白,李神策只道是她想与池家交好,好照顾萧容。周王太妃则想,说亲这种事,一开始就托了媒人来,万一有个小失误,再反口答应都抹不过面子还让做媒的人搅和了进来,不如先两家通气,再邀媒人,然后走程序,说出去也是天作之合,一说就行。
三个男人还在跟池脩之磨牙呢!池脩之看到今天的组合就觉得奇怪,问一句:“公等难得到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神策倒挺痛快地道:“些许小儿女事。”
赵静跟进,说了李神策之意。
儿女婚事,还真是父亲做主比较多,哪怕老婆再彪悍,明面儿上还要过老公这道手续才行。池脩之对于与世家做亲戚,已不是那么排斥了。想他年少时,对于和世家结亲可是相当排斥的——那会儿他们家被鄙视过,如今年纪越大,越觉得,世家里如李神策等人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他倒不是很反对与李神策结亲,问题是李汝……这孩子年纪小,生得一副萝莉相,为人又温温和和的,不太搭啊!还有,李汝他爹也没啥出息,李神策系的精华仿佛都给李神策用完了似的。池脩之可以不计较女婿长得像小受,却不能不计较女婿性格本领太小受。
正如郑靖业算是李神策的恩人,李神策对池脩之也有提携指点的情份,又有楚椿、赵静这样高规格的人当媒人。池脩之先是有点不安地道:“这……有些仓促了吧?”继而道,“阿汝又比我家大娘年纪小,这个……真的没关系吗?我娘子那里,还没商量过呢。”
楚椿道:“你相看女婿,觉得妥当了,告辞娘子就是。”
李神策看出池脩之的犹豫,难得耐心地问:“可有不妥?”
你家孙子太受了啊!你儿子也很呆,你儿媳也很呆,你李家环境太复杂!池脩之为难地道:“乍一提出来,我有些没想明白。婚姻结两家之好固然不假,若孩子们不投脾气,岂不要失其本意?”
楚椿道:“由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而户对,各依礼而行,岂有过不好的呢?”
李神策深思了一下:“脾气不投?你娘子活泼你文静,也挺投的。”
池脩之有点想吐血,明摆着不好拒绝了啊!池脩之也不怎么想拒绝,受是受了一点,只要乖乖听话,也是可以的。虽然李神策有强买强卖的嫌疑,考虑到他的一惯作风,这样也算是比较礼貌的了。
斟酌着开口,池脩之也没把话说死:“须与内子商议。”
楚椿虽有些不太痛快,倒也点头:“应该的。”又失望于不能马上把事情搞定。
三人正待告辞,李神策已经决定回去请庆林大长公主出马了,郑琰却使人过来看池脩之:“郎君……”附耳过去,“周王太妃想定下咱们家大娘哩。”
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池春华从个人素质到姓氏到嫁妆到爹娘亲戚样样都很好?
周王太妃在郑琰问一句:“他们去与郎君说话了?”之后,就放下心来把自己的意思透露了出来:“男人们说他们的,咱们说咱们的。”
郑琰道:“您说。”说这话的时候,她再没想过周王太妃会提亲。
周王太妃道:“我中意春华,想为阿容求娶。”
郑琰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春华可大三岁,还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