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3 / 3)
顾礼道:“你说的是,前两年因为没找到好先生,只因听说那个先生学问还不错,我想小孩子在一起倒有个比较,让他也知道些努力,谁成想倒耽误了。”
李氏说:“如今老爷也是知府了,找个好先生有何难的,让元容和元秋也跟着学些。”
顾礼皱眉说:“女孩子随便认几个字便好了,重要的是学女红学规矩,跟着上课倒耽误正事。”
元秋连忙起来说:“父亲,我不会耽误学女红学规矩的。”
顾礼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忍不住笑道:“你想和哥哥一起学功课?”
元秋连忙点头,脆生生的道:“是!”
顾礼道:“听你母亲说,你下午和哥哥去书房背诗了,学会了几首,背个父亲听听。”
元秋连忙站在地上,昂着头,背着小手,把那本诗集背了个十之**。
顾礼喜道:“我这女儿果然聪颖。”
李氏笑道:“从小教她认字的时候便是如此,简单的字只告诉一遍她就记得,就是难认的字也不过两三遍而已。”
顾礼道:“你可不能荒废了她,她若喜欢,跟着上课倒没什么,不过也要请个好的女红师傅来教她。至于规矩什么的,你自己便是大家闺秀出身,亲自教她罢。”
李氏连忙应了,顾礼又想起元容来,问道:“元容怎么没过来?”
李氏道:“我下午看她神情倦倦的,便让她回去休息了,叫她晚上不必过来。”
顾礼看到站在李氏后面的张姨娘,想了想对李氏说:“张姨娘的女红还可以,就让她继续教导元容的女红便是了。”
李氏应了,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唤人摆了饭,亲自给顾礼布了菜,又给顾山、元秋兄妹布了菜,方坐在一起吃了。
夏府到访
过了几日,夏府的人来了。
夏元和顾礼原是一起长大又是同窗,交情素来极好,之前在京城的时候两家夫人从小就是闺蜜,后来又嫁给了相熟的两家,来往自然也十分密切,后顾礼外放到了余杭,夏元又到了山东任职,两家才少了联络,只偶尔有些书信来往。
如今夏元调任到浙江,担任盐运使司运同一职,便连忙联系了顾礼,待到家眷都安顿好,才送了帖子前来拜访。
李氏七八年没见到夏夫人,见面自是一番亲热,夏夫人夸了几句顾山,又拉着元容的手仔细的瞧了夸赞了几句,便将元秋拉到怀里细细的问:“几岁了?可读书了吗?”那边李氏也是对夏夫人的儿女赞不绝口。
夏夫人的儿子夏子息和顾山年龄相仿,两人没一会就混熟了,李氏怕屋里闷着他们,就让他们两个人到园子里去玩。
元秋连忙道:“我带紫嫣姐姐去我房里坐坐吧。”
李氏笑着点头道:“那你们可要招待好紫嫣啊。”
元容、元秋一起站起来应了。
紫嫣比元秋大一岁,从小在山东长大,性格十分爽朗,叽叽喳喳的和元容、元秋说个不停。三个女孩儿到了元秋的屋子,紫嫣好奇的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笑着说:“都说江南玩意细致,今儿见了妹妹的闺房,果然到处都透着一分雅致。”
元秋笑着客气了两句,便唤碧儿过来说:“你平日里做的点心挑几个好吃的端上来。”
碧儿忙回道:“刚刚新做了明珠香芋饼、水晶饼、芙蓉糕、水晶蒸饺。”
元秋点头道:“这几样点心味道都还好,再把我晒干的玫瑰花瓣拿来,泡壶花茶,我们就着吃些点心,午饭估计还要等会子呢。”
织梦笑着应了,去取了玫瑰花瓣放到茶盏里,又放了些冰糖进去,取了窖藏的山泉水烧开倒进茶盏,一阵阵玫瑰花的香气扑面而来。
大丫头翠莺给元秋擦完手收拾好毛巾,看到紫嫣身边的丫环们也服侍好了紫嫣,便笑着说道:“夏姑娘身边的姐姐们想必一上午也乏了,不如随我到外间屋子里去歇歇,也吃些茶点。”
紫嫣的大丫头小桃连忙摆手道不用。
紫嫣笑道:“这有什么打紧,你们休息吧,我这里不用你们伺候。”
翠莺说:“姐姐们放心,这儿有织梦姐姐和碧儿她们伺候呢,我们去外面吃茶去。”一面笑着一面把小桃等四个丫头带了出来到外间屋子坐了,吩咐小丫头摆了上好的茶点,几个人说笑起来。
碧儿洗干净手去锅上将蒸好的点心捡好装进食盒,吩咐小丫头拿了送进去,自己又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