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乱战(二)(3 / 5)
息的祁连山、焉支山,失却水草丰茂之地,部族日衰,胡族用武力也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只好卑躬屈膝的内附天朝,仰仗生息,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
待到我留了心得感想的功课,从后门出来,依旧可以看到礼堂内三五成群聚团争论品议不休的,值日的几名中军虞侯不动声色的跟随上来。
“前方还有什么消息么?”
“尚无回报,飞斥营已经加派了人手”
前方诸军除了武关和蓝田峪驻军外,在三天前已经断绝了例行的消息传送。
不过,各路兵马中,高达夫这一路是我最不担心的,虽然还不象后世那般名声显显,但毕竟是做过哥舒翰掌书记的人,阅历和经验都是他人难比的,用兵老到沉稳,进退有度,行事低调很能隐而不发,但一出手就是全力竞功的。
罗先的游击军也不用太担心,能够长期坚战敌后,自有其手段,都是本乡本土的极其熟悉,遇到不利,也能四散而匿,随着天气渐冷,叛军的活动能力将大大受到影响。
解思都是马军,以哥舒时的老部下为底子,还有游击军作为向导和援应,能困住他的机会还真不多。
倒是卫伯玉那里孤绝敌后,四面接敌的绝境中,让骑兵去守城,实在不容乐观,我的最初目的是打算一边练兵,一边通过少量的兵力投放,将长安城内大部分的贼军调遣出来,我可不想对着号称千年之都的天下第一巨城长安,打一场玉石俱焚的惨烈攻坚战,因此投入的部队少了,对贼军来说不痒不痛威胁,未必肯出动,多了又可能让感到威胁太大,可能退守不出。目前还算成功,只是形势变化的太快,我的后着一时没法跟上了。
作为我的地方大总管,郑元和已经多次找上门来诉苦了,流民的摊子铺得太大了,加上为了凑集前方所需的淄粮被服人马器具,已经把成都府历年来的底子掏挖的差不多了。边境走私和江南通商收入不少,但的周期过长,一些看起来有巨利和前景不错的项目,却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都被抵押了份子出去套现应急。
朝廷中的风向,却受到千秋节前贺礼,带来接连大捷的利好影响,有人乐观的再次鼓噪起还都长安的口号,乃至向朝廷上书,虽然不敢质地龙武军作战委拖不力,但却出了好些建议,其中就包括将十几万流民青壮武装起来,反攻西京的,好在老皇帝年纪大却不太糊涂,省台的那几位,还有算的上头脑清醒的,且勉之,暂时还是留中不发。
不过,虽然那位至尊仍然是那副不太干预军务的态度,但关注关中战事的召询,却明显多了起来。
且说且做,
突然一个阴柔的声音老远就唤了出来
“梁大人,你老可出来了”
我转头一楞,居然是小丫头的忠犬一号——老太监张承,在武学门房里唤出声来,周旁还有两名的卫士虎视耽耽的望着他,看他一身紫绫窄袍璞头冠带的常服,不象来办什么正式差命,我心中犹疑,难道小丫头又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么。
“居然是张中官,劳你大驾,府上出了什么事么?”
“西北来使了,刚宫里拜会过,正在府上宣旨候命呢?”
第一百四十三朝章 添头与售后服务
行在大街上,可以看的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后遗症已经在街市上显现出来,粮价的飞涨和民间的囤积,带动了各种民生物资的水涨船高,对许多底层的民家生活质量的影响已然相当明显,许多本地的百姓,为了弥补生计的不足,已经开始接受在全力开工的各色工场中,打些临时短工零工的活计。随着冬季农闲的来临,还有更多的人将投身到各种营建修筑的工程中去。
唯一得益的,便是这些因为战争需求而畸形繁荣的工场工地,因此,不时可见各色号服的人士行色匆匆而过,口中谈的最多,也是哪儿的要人的时间长,工钱开的最高。
西北来使了,还是简装易形坐了新开通的长途公交马车来的,又辗转几站,直到成都附近,才表明了身份,坐在四平把稳的马车上,我一时心中不免犯了嘀咕。
在几条主干道上,采用大型马车客运服务,利用沿途驿站为停靠站点,顺带提供食宿等服务,既有沙丁鱼式座位硬厢,也有配备暖炉皮褥乃至起居器具齐全的豪华软铺,这是我安抚使辖下驿路新法中,一个重要的生财点子和环节,不过身为朝廷使节,居然不用专车接送,而是以大客商的名义去包豪华公交马车,就未免有点匪夷所思了。难道还有什么需要掩人耳目的秘密使命,不过倒是要加强清风明月,对这类所在的探察了。
还没想的通透,开道的卫士高声唱诺,家已经到了。
回到府上,中门大敞,平时难得一见的各式刀牌依仗都拉出来陈列左右,门下有点分量的都小心肃立在堂下,见了我前呼后拥的进来,纷纷的上来,齐声问好请安的。
进了正厅的明轩堂,上首坐了一个紫地朱绫的中官,侧旁温学士正客气的陪着说话,府上外事总办垂手立厅下,一个细微的眉眼、动作,各色的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