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到青楼去(2 / 5)
仪也有“十院歌妓”等等。据说北里有个富商名叫邹凤炽的,没有任何官品,而侍妾“尤艳丽者至数百人”。
但是所谓的家花不如野花香,家里养的再多,也禁不住外来的新鲜诱惑,到青楼去嘶混是一种时尚,就如后世有点钱,有点地位的,都是夜总会的常客一般。
“按照本朝的惯例,诸妓居平康里,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诣。如不惜所费,所下车,水陆备矣。其中诸妓,多能谈吐,颇有知书言话者,自公卿以降,皆以表德呼之。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应对排次,良不可及。”
暂时充当导游和陪客的李祁解释道。
“我们要去的平康里,因为地处东市以北,又被称做“北里”,帝王家常游北里,朝士宴聚,亦多在此……”
我们要去的风月蔽数,先要穿过永兴坊和崇仁坊,才能到达东市边上大名鼎鼎的平康里,不知道仅仅与士子云集的崇仁坊,以及务本坊的国子监,只有一街之隔的距离,又与皇城的西南的太庙形成对角的平康坊,是不是一种巧合。
在我那个后世,把红灯区开在中南海边上,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但至少对那些做乐的富贵人家来说,却是很方便的所在,光我马车这一路,几乎都大都是同向的车轿,偶尔遇到暂时的拥堵,似乎也不着急,还有人打开帘子,车对车的攀谈话故起来。
我的马车前面自有人拿着夜禁通行的牌子开道,常常有带刀的公人和拿朴头抢的执金吾上来盘问,又很快退让开,然后为我们清道,因此行进的虽然慢,却没有怎么停过。
进入崇仁坊后,行进速度才变的快起来,因为城市改建的缘故,在靠近东两市的诸坊,有选择的取消了部分封闭式的坊墙制度,学子云集的崇仁坊,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虽然热闹,却被分流了大量的进出压力。
李祁指着路边一些看起来相当豪华夸张,灯色帷幕艳丽的所在,殷情的迎送声此起彼伏。一路上游人接踵,两边红袖纷招,眼前珠翠乱摇,真是京中繁华奢靡的气象。
“这不过是三流的行院。也就比那些半掩门或自开业的私娼会馆好一些……好一些的都自持身价,是不会出来拉拉扯扯的牵擎客人”
“这也不过是二流,让姑娘们出来抛头露面,已经落了下成……也就迎好一些中下人等,小一点的格局,花费也不高,要情调也有……”
他说的这些行院,倒不似后世影视里那般,满街子拉客扯闲的招摇,还有几分格调,只有那风动惟帐,偶尔透出的莺声呖呖唏唏,歌舞工乐谑笑,诱人探究。反是楼上凭栏的各色丽人,或倚或坐,花容雪肌,风情万般,也不招呼,只偶尔正对着街面吃吃轻笑。自然而然的把人勾起心思来。
时间就在他解说的慢腾腾走马观街中度过。
“到了……”
他指这一个大牌楼后的建筑说,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宅院,除了一些仪制上规避的东西 ,同样的豪华气派。连门口的司迎,都是形容端正衣帽整洁,昂首挺胸的不象个吃脂粉饭的。
“这一片才是真正上流的行院,平康里的精华所在……”
“这里不是有许多逼良为娼的坏人了……”
小丫头突然两眼放光道
“怎么会……”
看见她的表情,李祁顿然汗下。
按照他的说法……
高档一些的行院已经绝少出现那种逼良为娼的事情,不为什么,不论什么时代是绝对不会缺少穷人,只要很少的身价就可以获得,犯不着为了一点小利而冒被人举发,吃上官司,化去的更多。而且那些女子都属于可以升值的财产,打死打残造成价值的损失,这种傻事是绝对不会做。但一顿刻骨铭心的教训那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那些长年调教女子的家伙都有自己的手段,绝对不会留下长久和明显的伤害的。
这平康里在京中赫赫有名,到底与众不同,过了牌楼就是华灯悦目,香风拂人,纵是雨天,也因头上搭了鲜红的竹顶雨蓬,一里长街中全无淋漓之苦,倒是每十步开外便有水柱顺着竹渠淌下,流在两边的明沟里,水声淙淙潺潺,平添了些玲珑情趣。
“这一带,也被称为虹香沟,据说是姑娘们梳洗的脂粉,让流水长年是彩虹一般的缤纷颜色,流到其他坊,还依旧余香不减。”
据说光这风化区沿街就有挂牌的行院百多家,里坊街巷和独门独院,私自开业的还远不止如此。他轻车熟路的挑拣了一家看起来门面最大的,一进门就是扑面而来的喧嚣和热浪,一个点了无数炽亮灯烛的巨大厅间,围绕着一个巨大粉色栏杆的台子,摆满了各色的大小案桌和菜肴,围坐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或数个衣裳艳彩的女子,半敞着胸怀,或半醉半醒,或兴高采烈,或手舞足蹈……
弥漫在空气中都是汗水和脂粉的味道,台上是三五成行的舞姬,正在轻歌曼舞,抬腿绕手,做出种种美妙而形象的姿态,随着伴奏的歌声和器乐,几乎淹没在调笑和呼和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