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门户与物议(4 / 6)
是因为在朝会上因为科举之事庭议时,他指桑骂槐的骂了某位“文贼乱道”,结果被对方好不留情的讥讽了句“房大青蛙,嘴大腹空,只会栝噪”而气晕的。
“这位开府大人还真能扰事啊……”
“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的效果……科举之制可是太宗钦定的,他居然能从中找出善改之法……”
“你真的相信有武侯遗书这种东西么……”
“本来不信的……但是这些年观其言,察其行,有不得不信了……”
“可惜太懒散了,空有一身博引之学,却喜欢营钻那些奇巧小道……”
“他呀……”
太子小白幽幽叹了声,
早前还有些可惜,总有些无法理解,那位有这一身异于常人的才学和见识,为什么就不肯尽心报效朝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大业来,而宁愿在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力,搞什么神神秘秘的试点。
后来又有耳闻,这个人对公事也不甚用心,多少良善之法,只有在他实在被逼的紧了,才挤出来一些对策来。
但这些年过来经过这么多事,也让他的心态成熟了不少,这个亦师亦友加亲戚的家伙,只是太过于小心谨慎,凡事不愿意当先出头而已,小心谨慎到,宁可把垂手可得的盛名,拱手让给别人,也在所不惜的程度。
“成都官学的官定六学,二十八家杂学,三十四类文艺百家,虽然颇多不入流的学问,但放到小处,都是战后国家,百废待新所急需的东西,光这一方面,成都官学就占尽了先手,就算你仗着门第,把持了高位又如何,杂务琐政的小事都要人来做……”
“更别说三大附学的那些法度、吏务、财税、工艺、营造、垦殖的学问,又有谁能轻取而代,三十年朝野,怕都是他们的天下了,还不怕不能形成一支举足轻重的朝党和学流么……如果再开支散叶续上几代,那自古家传的胥吏,也没有多少存身之所了”
“先生也对这些杂家也有兴趣么……”
“我等圣门虽然立身正宗大流,但也不是不能沟通世务,既然有孔、颜子弟,为之张目所学,还有河洛、剑南学宗的大家从之立论,大理上无差多少的,就算所见不同,计较起来也是门学之争,而非释、道教党之成见,更不是景、沃那些外道俗流可相提并论的……”
“不过,请殿下爱惜万金之躯,不要再做这种以身犯险之事……”
看着和对方灼热而真执的目光,太子小白却想起的是那个人的开导,“一点骂名算什么,老子光棍一个的时候,还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虽千万人吾往亦”,但是以现在这个身份和位置,更要要留着有用之身做更多的事,不要为一时的意气而断送了大好抱负……有人在才有将来和无限的可能性……”
“若不是将士用命,臣下拼了死力,差点儿就让那些鬼域伎俩,借机得手了……”
“此外,还请殿下稍稍避嫌……”
“避什么嫌……”
太子小白楞了一下
“雍华府上,是不是往来过密了……听说殿下接受好几处产业,还新收了一批门人。”
“岂有此理……”
太子小白皱了皱眉头,手中的茶水倾出来都不觉。
“那个乱嚼口舌的,难道寡人连一点天亲情份都容不得么……”
“殿下,就算殿下觉得臣在挑拨亲疏离间骨肉,臣也要说……”
对方起身正色拱手道。
“梁开府位高权重,手掌禁兵,已不是寻常的师保傅可比,万众瞩目,与殿下的韬光,大不相宜”
“为君者当有乾坤独断的魄力,过于依仗某个臣子,是为人君大忌,也不利善存臣子啊……”
看着对方执意明谏的表情。他心中不由自主起了一丝反感,然后才是觉得对方确出公心无私的无可奈何,只是有些寂寞孤寮的感觉。
不由想起那个人的话,
“你为什么推三阻四的不肯亲近我……”
“我呸呸呸,不要说的那么暧昧好不好,什么叫不肯亲近,明明是你们天家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在那条路上走的越远,就越寂寞,你指望我能扮演什么觉得角色,万夫所指的靶子么,还是争储侵扎的牺牲品,,开什么玩笑,我还想多混几年好日子……”
“所以,乘还年轻,抓紧时间享受喽……等你真到了那一步,什么想法和心态都不一样了。”
……
门庭清冷的韦家老宅,再次迎来一个轻车简从的客人,却是即将上任商州的江淮租庸调副使韦伦。
他本是天宝中期朔方节度使韦光乘之子,虽然出将门之后,走的却是文途,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以吏事勤恪,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整顿钱务,减少劳役,增加效率颇有建树,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韦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以绩效改任大理评事。
然后杨党被株连,他也沉沦了好一段时间,还是靠着时任中书的堂兄韦见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