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国往事卷烟云(4 / 5)
更多的东西。
不但发喻拜道镜为“大臣禅师”,道镜之弟弓削净人本为布衣,也鸡犬升天为内禁授刀卫的授刀舍人寮,随后又赐道镜总僧纲,以取代亲近执政惠美押胜的少僧都慈训、庆俊等人,以其弟子园兴为“法臣”,园兴弟子基真为“法参议”等,同时原本由惠美押胜族人主持的东大寺,也被道镜门下的僧人接管,女主的恩泽,甚至惠及弓削一族男女,叙五位者十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因此,炙手可热的新贵,很快就与把持朝政的太政大臣和淳仁天皇产生了新的矛盾,由于缺少出身藤原家的生母——光明子太后为缓冲,两代君臣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大量反藤原仲麻吕的贵族公卿,纷纷聚集在孝谦王的旗下,而奈良六宗的佛门教团中,除了那些中土传来或关系密切的寺院还在观望外,也开始倾向拥护道镜为代言人,希望在世俗权势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道镜自此越发得宠擅权。
开始以帝师身份,对朝政指手画脚,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以疏谏而斥之,孝谦王大怒,干脆于天平宝字五年,返回平城京后直接住进法华寺,而不是淳仁天皇所在的中宫院,宣布大政归还,剥夺淳仁王大部分权利。惠美押胜、淳仁天皇阵营和孝谦上皇、道镜阵营的政治斗争,也全面展开。
天平宝字七年(763)四月,藤原良继、佐伯今毛人、石上宅嗣、大伴家持等反对派的计划被惠美押胜发觉,惠美押胜首先向同族藤原良继开刀。(藤原氏分为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这四家各成门户,独立行事,良继是式家,而押胜是南家。)最终藤原良继一人勇担罪责,虽然没有被处死,但也被革去了官职。佐伯今毛人、石上宅嗣、大伴家持等也被降职。(史实)
权臣石川年足、藤原御盾等惠美
押胜派的强力支持者,却相继暴毙,十年前曾被惠美押胜降职,发配到九州太宰府的吉备真备,也被重新启用召回。
于是执政的藤原仲麻吕,也开始寻找外援,遣唐使在登州登陆的时候,正使藤原清河就与官方开始联系,虽然没有取得成果,却通过登州的某些商人,与河东军所属莱州驻军的某些人,也获得了一些淘汰的武备和船只什么。
为了创收,维持庞大驻军的开销,这些河东军与登州商团的某些团体产生联系,在海路走私上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利益,从这方面说,现在的河东军和安东派遣军,处于既有明面上合作,也有暗中竞争的奇怪局面。
但导火索的起源,却是一次遭遇战。
一批满载货物的走私船在大崎岛的水路中,被太宰府的巡海兵尉发现,然后这些走私者仗着精锐的装备,强横的将兵尉所上百名穿甲带刀的兵头,斩杀殆尽,凿船弃尸,尸体顺海流一直飘到大隅的博多津港才被发现。
据说倭国的对外往来事务,因为地理和航线的干系,一直把持在位于九州的太宰府手中,往来航线上,也主要是近水楼台的新罗人和百济人,太宰府既有财,又有兵,也成为倭国的动乱之源,二十一年前的太宰少贰藤原广嗣之乱,后来的葛城王之乱,都与太宰府有关,几乎席卷了半个倭国。
但因为近年唐船另辟他线,太宰府的收入大位缩水,再加上新罗人的贸易,受到登州唐人商团的挤压,逐渐失去了传统的优势和重要性。
因此,整建制的官军遇匪覆灭事件,在管领九州九郡国的太宰府引起了震动,一遍疾书朝廷,一边从坊津港大举出兵前往搜捕,这伙胆大妄为的“海匪”。
为防范从虾夷、九州、四国等外岛愈演愈烈,蔓延本州沿海肆虐劫掠人口的“海匪”风潮。
天平宝字八年二月二日,淳仁天皇任命押胜为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国兵事使,并令以上十国每国征召20人用以训练。押胜秘密通过亲信下达了每国征集600人的动员令,以军事演习为名训练士兵准备起事,配备购置的二月十一日,大外记高丘比良麻吕因惧祸延己身而将押胜试图谋反之事向孝谦上皇密奏,孝谦上皇立即派山村王到中宫院收回淳仁天皇的驿铃及天皇御玺。闻知此事的押胜派第三子训儒麻吕袭击山村王,想要夺回驿铃和天皇御玺,但被孝谦上皇所遣的授刀少尉坂上苅田麻吕及将曹牡鹿岛足射杀。
内乱终于全面爆发。
随着海贸的兴盛,现在平城京里有了一些唐人背景或者冒充唐人背景的产业。所以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孝谦天皇派的军队,由授刀少尉坂上苅田村麻吕统帅,与押胜太政派中卫将监矢田部老的部队,已经在平城京内全面开战了,打的如火如荼。
惠美押胜一方则是以五卫府为主的其他京都警护部队为主力,孝谦上皇一方的主力是拱卫内里的“授刀卫”
虽然大量地方贵族和官吏,包括藤原式家、北家在内都倒向寺院派,但显然作为执政南家的太宰,准备更加充分,应对的手段也更多。事先他已经任命自己的儿子真先、久须麻吕、朝狩担任参议,女婿藤原御盾担任中卫府要职,又使其子萨雄出任右兵卫卿,第七子辛加知出任越前守,第八子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