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年、远谋(3 / 4)
如果不出意外,作为最先自请检校的地方部队,又在洛阳事变的及时表态,站队正确,就算部分人没有赶上最后的会战,但他们仍将获得枢密院重点扶持的资格,按照乙等军的标准,获得大量人员,军械、物资、战术的追加投入,最终改造成为新军制下的典范部队。
河南道寿州鸡鸣岗通渠工程也将开工,虽说这只是这些年众多工程中,并不算规模最大,也不算投入最多的一个项目,但无论当任河南都督的那位守城专家,还是主持河槽的宰相第五岐,都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因为在南平开拓中,已经基本运用成熟的土方爆破技术,将以某种方式,正式出现在世人眼前。
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大致可以缩短南方淮水到北方的汴河、鸿沟之间,将近三百里水路的漕运距离,节省一天半的时间,不要小看这一天半的时间,这只是运粮的速度,如果用来运兵的话,足够改变南北格局的很多事情。意味着洛阳朝廷政令对南方,更快的反应能力,更短的输送距离和效率。
……
新年的第三天,刚在洛阳大内,接受大礼朝拜完的皇帝,此刻正在听鱼朝恩念来自各地的文抄摘要。
这也是他自东宫就开始,并在登基后继续保持的一个习惯,随着各地文抄的兴起,定期自然会有专人把当地刊发的谷价米市供需消长之类的世情,做成一帖简报,秘密送到皇帝案前,美名其曰“内参”,也算是官方渠道之外的一个补充。
来源主要是朝廷直辖广、扬、益、楚等的十二府,以及二十六道治所首府,还有一些繁华显赫的名城大邑等。
这次简报,主要是根据市面上的情形,对各地可以额外收到的粮食成数,进行评估参考,在洛阳宫变中,含嘉仓城被叛军陷没,其中仓储有大半都化为乌有,让朝廷手中掌握的资源,一下便的紧巴巴起来。
“剑南米价近期涨的很快啊,成都府斗米十五钱,巴州和渝州已经涨到了二十钱……”
“剑南道不是又是一个大致的丰年么……怎么谷价还会上涨”
皇帝奇道,
龙武军在在剑南,收拢流民,开路修渠的工程做的不少,经营的也不错,在加上剑南是仅次岭南,最先推广新五谷作物的地方,因此近年来哪怕又经过有几次水患,哪怕是在北输最紧张的年头,剑南大致上产出却是在稳步上涨,“因为有人在市面上大肆收粮……”
“一般情况下新米和麦的涨价不高,主要是陈仓米和豆薯涨的比较厉害……都是那些剑南商户在票卖,输往平定不久的南平府,以换取当地物产的交易和经营份额……”
“涨的最厉害的是靠近南平的戎州啊,斗米三十八钱……输送的粮车络绎前往,却依旧在继续上涨啊……”
“难道是南平有事……”
皇帝想了想,又摇摇头。
枢密院和兵科房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毕竟作为西南路的重中之重,成都府,乃至剑南道可算是那位大人起家的地方。
“小的有消息说……”
鱼朝恩眯眼低头想了想,还是把话说出来
“南诏的残裔正在南下用兵,而剑南有人在向他们输粮,而且数目不小的……”
“输粮……”
皇帝小白顿了下,这可是形同资敌了,其中还要穿过南平府广大的控制区。
……
“坏了,龙武军的人又来了……”
“警报警报……”
“关门放狗……恩放人”
刚才还熙熙攘攘的衙门内顿时人声匿迹,只剩下几个看起来眼花耳聋,风一吹就会倒的花白老吏,在哪里诺诺的洒扫。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权宜之策。
作为摊上一个强势老大的龙武军,本朝之内还没有多少人敢拖欠他们的粮饷拨付,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军资来路,但是这种东西没有人会嫌少的,于是与他们交涉的衙门,就变成一件相当痛苦的苦差事。如果稍有拖延推诿的迹象,三天两头有人找到家里问候,家人动不动被可疑人士尾行……
安西都护府治所——伊逻卢城,居山而上的牙城都护府内,正在召集一场紧急会议。
“大食刚从北方调回重臣赛马伊,以呼罗珊兵扑灭了泰伯里安息遗民的反乱……却陈兵边境不退……说是要清剿出逃越境的叛逆”
“宁远国送来紧急通报,附庸大食的吐火罗三国有异动,已经在发布了冬季征集令,怕是大食人试探的前驱啊……”
有人转向上首的安西大都护郭昕呈请道
“都帅,可否将南下兵马稍缓……”
“不可……”
马上就有人斩钉截铁的喊道
“这一万三千兵马,不可不去……”
“失却了碎叶疏勒,我们还有龟兹、丢了龟兹,我们还有高昌,但若是河西断绝了……我们与朝廷的根子就断了啊”
另一个人接口道。
那是一段断绝大部分音讯和后援,只能凭自己手段周旋内外,苦苦挣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