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顾(3 / 5)
“还有的安排人手,去各地军庄巡视督导春耕的事宜……”
“听说太真娘子,将来府上奉养……”
“你哪里听说的……”
宫廷之中还真是没有秘密啊。
“当然是那些命妇的圈子里……”
“太真娘子可是当年宫中无双的人物啊,我可瞻仰风采一二……”
“不要乱嚼舌头,上皇上次大朝才亲宴过外臣,身子骨可是还好得很,寿柞绵长将来还说不准呢……”
“在说她也算是贤国(阿蛮)的阿母……就算来府上安养一段也是情理中,有什么好议论的”
小姑娘吐吐舌头不说话了
“玉真殿刚从终南山回来了……送了一对紫玉芝过来”
“自从当年之事后,雨真大长公主也很是清理了一番门户……府僚属官更换了大半,连同陪着出嫁的乳母,都发遣回去”
“算了,只要她不把自家那摊子乱七八糟的事情……你们喜欢扎堆就由她去吧……”
我最终下了决定说。
由于起得早,也不急着去署衙勤于实务,叫初晴一边念一扎新收到的书信,主要是一些离开了龙武军的故旧来书。无非是谁家又生了儿子,谁谁又纳了新人,虽然已经不再军中任事,但是地方上的书信往来还是没有断绝过的,往日朋友怎能相忘?
心中能不怀想?
当年情景怎能相忘?
朋友的情义长。
千年万载,永远不忘,
朋友的情义长。
举杯痛饮,欢度时光,
朋友的情义长。
这时,庭院里家姬们的乐声,也变成悠扬轻柔的《友谊地久天长》,听着曲调,看着这些私人来书,我心中很有些感触流淌而出。
所谓一府三率四长史,五骁六曹十郎将,除掉六曹四长史这样我个人色彩鲜明,仍然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的存在外。
昔日的龙武三率,除了我之外,序列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韦韬出任了管辖缩水的关内都督,同关内节度使这个近畿机要第一的藩镇职位。
因为前后期主持战线之功,卫伯玉在河西行台撤销后,直接转任陇右节度使,兼陇右都督,成为天下硕果仅存的十三位封疆全权的要臣之一。
高适本来排名第三,但因为错过了河西大战,关内大反攻,陇右光复乃至青唐攻略,吐蕃的破国之战等一系列,号称泰兴开朝演绎的大战,所以一度被卫伯玉的风光所演过。
直到今年的安西开拓的一连串成果,才紧追之上,因此我不太担心这位大器晚成的老将的进取心。
当年西幸路上追随我的龙武十郎将,则凋零的更快,最早是的温疡、余宏、范佐等相继战死在河北汴州、登州等地。
然后是吕希用在征南诏时染疾,留下病根不得不退出军伍,转任荆南营田判官;接着回纥会盟后,高千里以年事高积创难愈,改任岭南道管桂经略副使,颐养天年去了。
喜欢冲杀在一线的刘昌周,则远征吐蕃的星宿川之战后,因为高原反应和疲累等因素积劳成疾,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目前依旧缠绵病榻、闻少名转任枢密院,提点教导军事务,关内保卫战之后,已经没有多少上战场的机会了。
罗先率领游击军的一只偏师,算是在安东扎根,名义上已经不属于龙武军的下辖;严武镇守青唐都护府,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所变化;只有吐突承珲,谢思,郭石头,则依旧活跃在高适率领的西征军中继续作战。
而中期以外将身份被我收入麾下的潘柘失、鱼同、段秀实、曹全豹、张思俭、路嗣恭、尚可孤等号称七虞侯的存在,因为相对年轻和新锐,则要高调的多。
象段秀实为左神武军都虞候;张思俭出为渍西马军使,同城傍巡防使;路嗣恭为贺兰经略使;巡山北转运判官;潘柘失为西海军使,同羌塘州刺史;土突承晖为庭州副都督,领金满、轮台 、蒲类、西海营田使;曹全豹为瓜沙防御使,河西长史;发展下来多少也是独当一面各领一军的人物了还有作为门客的刘长卿、韦应物、皇甫曾、独孤及、钱建,元结、戴叔伦、杜佑,也各有职事,或辗转于东宫,或参坐幕府,或从征于军中。
转眼已经到了梁门五骁三俊崛起的时代,小杨,李益留在了青唐,韦皋(字城武)、李萼,李益这样围绕着他们身边的亲族部曲故旧连襟门人,再加上分驻各地龙武军,各自接触和合作的地方势力,两学新一代将官军校们地域背景的出身和来历,按照亲疏远近的优先,隐然在龙武军这个大集体内部,相互结合串联起来形成一连串新的山头派别。
在这种情况下,对龙武军内部的资源分配,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和争议,比如对我一心一意经略安西的打算,新一代中的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甚至有些腹诽。为了确保在安西的投入,甚至不惜拖累西北路上河西、陇右、北原诸道重建整编的一系列项目。
但总的来说,距离出将入相的最高成就,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距离,无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