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战荒(4 / 5)
“他不是兼领江南转运大使么,随便凑凑,就应该可以拿出来了……”
我坐在亭子里,漫不经心道
“山(南)东道的冬季直道改造,已经调过荆州的常平仓了,再加上靠近青黄不接的时节,民间多自藏备荒……”
“而江西道往江东、两浙地道路为桃花汛所困,车船难行,征调不及”
作为我幕府八书记之一,他领导的幕僚小组是专门荆南方面的事务,现在的荆南道,虽然是新划分出来的,但是荆南的军屯庄,却是龙武军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也是早年开荒最艰苦的地区之一。
大规模有组织的围圩造田,与洪水、蛇虫、湿瘴,时疫做斗争,大抵有数千人因此死亡或是患上难以治愈的终身残疾,其中所动员和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采用了大量畜力和先进农艺,在本朝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
由于地理上的蛮荒和相对封闭,这里也是大规模使用各色战俘、军奴的地方,为了达成目标过度使用和赶工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也可以说这些水泽殷沃之下,埋的是累累的尸骨。
但是前期的付出和代价,收获也是同样的巨大,围绕云梦大泽的大规模围垦,早就是的绵连数百里的大片水灌良田,所谓的沃野肥田畜禽盈沟,因此早在前年开始,就一跃超过龙武军发家的剑南道和近水楼台的关内道,成为第一大粮食和农副产品、原料的生产地。
几乎八成的杜仲胶产量,三分之一的生熟成药,近一半的丝麻棉帛和油料作物,都出自这里,相比依托南平府,以矿业工场为主体的剑南产业集群,荆南的流民大营走的是另一条大规模垦殖的路子。
在武装屯垦的经营下,周围的山夷、土蛮聚落也几乎被一扫而空,不是被归化成屯庄劳力的一部分,就是被捕杀驱赶到了别处,其中的斗争和血腥,一言难尽。
这几个县,也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在国内内陆腹地按照延边军州的规格来设置的县治。生活着十几万户以府兵、军眷名义存在的军屯户,还有两三倍与他们的各色奴户。因此这些地方也是采用与外县迥然不同的治理风格和社会制度。
荆南道也是由南向北,产业逐级改良推广生产链的重要一环,其经营和屯垦的范围,以较为便利的水系运输为依托,已经遍及后世半个湖北及湖南和江西的部分地区。甚至足以对邻道的州县产生影响和冲击。
比如荆南军屯庄的一个任务就是调控附近江南诸道的米市,利用半官方身份、资源和便利,在谷熟前后有组织的定期打击那些试图囤积居奇的豪商大户,并从他们身上取利。
由于采用了多熟的新种和精耕细作的集体农艺,因此在地方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每年他们积余的物产,通过大泽和汉江连接的发达水系,可以轻易的输送到岭南去,以另一种方式支援海南、安南乃至外海的大开拓。
此外七只直属工程军之一,也驻留在当地,依托当地的资源和人力,进行营造和研发。
“那就拆借给他十五万石,不过平殍转手之利,军中至少要六成……”
我想了想吩咐道,
“淮北道工程军彭城营,哗变生事。”
戴叔伦又道
“不过月底已经由淮西团练平定了……”
我只哼哼了声,活该。
随着朝廷宏伟规划,横贯天下各地的直道和电报传讯线路,也在不断的拓展延伸,而在这备受是海量投入的人力物力和金钱,吸收了大量遣返军将的工程军和漕营的存在,正好迎合这个大建设的存在和需要,不过与枢密院直属的少而精的工程兵不同,作为宰相政事堂名下领导的一直非常规力量,这些前军人可以迅速武装起来,变成一股应急的力量,也是重建府兵之后的一种补充。
虽然历年有所编减,但是作为天子和宰相,也舍不得轻易放弃这么一只力量,因此保持了相当的规模。同时这也是经过枢密院分权之后,宰相们保持对军方继续制衡的重要存在,同时枢密使也可以参与国政讨论,因此通过两权相制,相互渗透于相互制约,皇权的才能安枕无忧。
但是数量一多,管理就变得繁复起来,经手的层次也多,相应的制度和人事没能及时跟上,也没有龙武军的统筹计划能力,因此在上情下达之后,体系内的损耗也增大了,再加上朝廷对工程任务催的紧,供给和轮休却被拖延了,底下人处置不当就变成新的事端了。
戴叔伦再翻到下一页
“登州的碧游馆已经兴建完成了……”
我这才提起点兴趣,按照对方上的禀报。
碧游馆,就位于我们蜜月旅行游玩过的海岸,由于前期营造设施俱是完好,因此带动了附近的风气,变成登州士民游玩赏乐的新去处……
登州商团的那些豪富巨贾们,几乎是跟风一样的在附近买地置业,建了不少别业和亭墅,酒铺食肆等一些营生也开始出现,当然其中风光最好的一段,被圈出二十里,作为新营造的中军疗养院,将来还会分成对内疗养荣军院和对外营业创收的优养园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