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这孩子叫狄仁杰(3 / 3)
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狄仁杰为官,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更是华夏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久视元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这等狠厉的婆娘闻讯都为之涕下,称:”地公之后,朝堂空也!“
狄仁杰死后,被追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复唐之后,又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
就杜睿前世看过的一些史料记载,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首要功臣。
后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当中也曾对狄仁杰的一生做出了一个相对公正的总结,称他政绩显赫,刚正严明,录入卷中的主要功绩有:其一,劝说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并为恢复李唐天下作出重要贡献。其二,为唐朝举荐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时人谓之:”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说:”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一时传为美谈。
在封建社会当中,一个司法官员的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
狄仁杰一次在赴任途中,登上太行山,远远望见一片白云孤飞,狄仁杰告诉同行的人说:”我的亲人就在那片白云的下方。“说完注视良久,直到白云飘去才又重新上路。
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将要被派往西北绝域持行公务,而他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劝道:”你怎么可以让年迈的母亲在万里之外为你担忧。“
于是进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远行。蔺仁基被他们二人的友谊所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同僚李孝廉之间的种种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狄仁杰后来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下狱,有人让他指证宰相杨执柔也是同谋以求免死,狄仁杰气愤地说:”皇天后土在上,我狄仁杰怎么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说话间,用头撞向柱子,血流满面,吓得游说者连忙安慰他。从以上可知,至亲至孝的狄仁杰不仅是一个相当合格的司法官员,而且也堪称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楷模。
杜睿两次返杜陵,慕名前来拜访者甚众,但是能得杜睿如此看重的,这还是首次,左近的相邻见了,也不禁暗暗心惊,都在盘算着这狄知远究竟是何人,竟然能劳动杜睿如此失态的出门迎接。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杜睿看重的可不是什么狄知远,而是那个正坐在车辕上,悠哉游哉看着匾额的狄仁杰。
杜睿站在门口,看了看狄仁杰,这才注意到正抬头看着他的狄知远,连忙下的台阶,拱手道:”这位想来就是狄世兄了!“
狄知远不禁受宠若惊,忙道:”正是在下,侯爷有理!“
杜睿笑道:”尊兄的家严和先父是好友,如何这般客气,称呼小弟承明即可!“
说完又看向了他的目标,道:”那位小友可是世兄的公子!“
狄知远忙道:”正是!犬子狄仁杰!“
杜睿心中不禁一阵欢呼,果然不错,那果然就是狄仁杰!
狄知远忙招手,将狄仁杰唤了过来,道:”杰儿!快来拜见你的叔父!“
狄仁杰人小乖巧,躬身行了一个大礼:”小侄狄仁杰,拜见叔父!“
杜睿见了,心中不禁一阵感叹,果然不愧是历史名人,小小年纪,就这般知礼,难怪日后会有那么大的成就,想着杜睿心中又有了一个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