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歼灭顽敌(3 / 6)
明白又如何?更增添痛苦罢了。
在一轮又轮的戏耍面前,终于有吐谷浑人忍不住了,拨转马头向来的方向驰去,企图逃生,可是此时山谷之中已经挤满了吐谷浑人,想逃又哪里逃得了。
昌濑已知他中计,陷入了绝境,他也想逃,但是很快队伍后面,传来的惨叫声,让他明白,后面的队伍,也在承受着同样的待遇。
此时此刻的昌濑,就好像落水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也不会放过,哪怕是一根稻草,拉转马头向来路驰去,一些拦路的吐谷浑士兵也都成了他刀下的亡魂,一时间吐谷浑人更是骚乱不堪。
可还没走多远,前面传来一阵叫嚷声,来路果然同样被阻断,排列整齐的唐军正在等着他们。冲在前面的吐谷浑人立时成了箭下亡魂,骚动在不断蔓延着。
前后都有唐军阻路,想要冲过去,却又破不开唐军的箭阵,唐军存心戏耍吐谷浑人,要让吐谷浑人吃足苦头。并不万箭齐发,仍是少量的射杀,制造混乱,制造恐惧。这办法非常有效,有的吐谷浑人禁受不住,下马就朝着两侧的悬崖爬起,但是很快山崖两侧的箭雨又将他们逐个射杀。
谷口两边的唐军动了,渐渐的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最终把吐谷浑人压缩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吐谷浑人挨人,马蹭马,密密麻麻的,好象稻田里的稻草,要是此刻唐军万箭齐发,吐谷浑人必然是死伤惨重。
昌濑朝两边看看,见唐军的箭阵已经逼近,在朝山崖两侧看看,旌旗招展,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莫说他不过是个一勇之夫,便是诸葛复生,孙子在世,也彷徨无计了。
若是唐军没有箭阵,他完全可以命令手下的将士冲杀,杀开一条血路。可是,唐军手里不仅有长弓,还有他们最害怕的劲弩,他哪里敢下令去送死?
吐谷浑人如此密集,正便于唐军手中的强弓劲孥发挥威力,一枝利箭就会射杀好几人,可是偏偏又没有升天之路,这种折磨才是最难熬的。
山崖之上,李承乾看着心中有些不忍,道:”承明!此时可否下令出击!?“
杜睿一笑,道:”怎的!?殿下又发了善心。“
说着起身,朝山崖之下看了看,道:”这些吐谷浑人生性残暴,对付恶人,大唐只能用更恶的手段,不但要让他们付出生命,还要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心中对大唐留下难以磨灭的恐惧,当年武帝之前,匈奴视汉人如同羔羊,本朝开国以来,突厥人对中原也是予取予求,那个时候中原先民只知道草原人善于骑射,来去如风,心怀畏惧,才饱受欺凌,如今小弟便是要让这个规矩改一改,中原人对待朋友,自然有美酒佳肴招待,对待那些视我们如羔羊般可以任意欺辱的异族人,不单单要杀其身,更要杀其心!“
李承乾听着,面上不禁一红,他知道他的善心又用错了地方。
杜睿一笑,看着远处的草原,这时候正是夏季,水草茂盛,到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惜空气中充斥的肃杀的味道给这幅美景带来了一些不协调。
李承乾也是颇有些感慨的说道:”是啊!当年汉武帝将匈奴人一直赶到了漠北,这西域草原就全都落到了汉朝手里,如此肥沃的草原,偏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中原培养出大批良马牲畜来!却又将这块地方还赐封给了内迁的匈奴人,简直是开门揖盗,养虎为患。胡人一旦入了中原,便是祸乱,是中原的不幸!我也是乱发善心,这些吐谷浑人就是养不熟的狼,可怜他们作甚。“
杜睿也能理解李承乾的心思,此时的大唐皇室也没有什么极端的民族主义,因为,李家本身就有大部分的鲜卑血统。李渊当年娶了窦皇后,窦皇后便是鲜卑人,而长孙家更是当年的北魏皇族,自然也是纯正的鲜卑血统。只是北魏拓跋氏统治中原日久,骨子里都汉化了,无论是相貌还是生活习俗,几乎找不出多少胡人的特点来。
不过杜睿却不认同李承乾的善心,因为他觉得大唐对胡人的态度就应当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愿意汉化的,自然是一家人,不愿意,对中原贼心不死的,那就等着大唐军队的光临吧!
”匈奴,突厥,还有诸多胡族终究是游牧民族,这中原大地却是不适合放牧牛羊的!若是不能像汉人一样耕种,他们也就只能在中原劫掠,事后不得不退回草原!那颉利想要入主中原,篡夺华夏神器,妄自尊大,最终落得身死族灭,这伏允,诺曷钵也是一样,胆敢挑衅大唐的,就只有死路一条!殿下!请一定要牢记!异族人大多残暴,将汉人当作猪羊,可以随便宰杀,以他们的性子,今日便是殿下开恩将他们全都放了,来日他们终究是要杀我大唐百姓的!“
杜睿说着,走到了悬崖边上,此刻他也没有穿甲胄,一身长袍,很深沉的看着山崖之下的修罗战场,带着一点悲天悯人的味道,可嘴里说的偏偏不是那么回事。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这场仗打下来,一定会有很多人死去,有了血肉的灌溉,这块土地又要变得更加肥沃了!与其让吐谷浑年年犯边,屠戮劫掠边民,还不如一次把他们打怕了,打残了!他们才会老老实实低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