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唐极品闲人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倭人来犯

第三百一十五章 倭人来犯(4 / 6)

向与大唐水军巨舰相撞,即刻沉没,军士死伤无数。有的舰船慌忙逃窜,烟雾之中不分敌我,竟然与己方船舰相撞,亦即沉没,军士亦死伤无数。

倭国水军统率来岛大津于是仰天而誓,切齿而嗔,自刎而死,其后,倭国水军残军溃退。

是夜,倭国水军残部,天智天皇愁眉不展的思索着,仁川海战的失败,使这个倭国至高无上的人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从信心百倍与大唐帝国抗衡的亢奋心态,一下子堕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他此时终于认识到,大唐帝国作为当世第一强国,倭国想要和大唐抗衡,现如今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基础,而想要在未来战胜大唐,就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备中央集权体制,加强和巩固王权,建立健全各种律令制度,同时努力改变治国安民的基本国策,大力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崇尚节俭,加强吏治以省民力,实现国富民强的目的,将已经停滞了熟稔的大化革新进行下去。

在原本的历史上,倭国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而事实也表明,此后的数十年时间内,倭国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历了一场大败,天智天皇如今也彻底清醒了下来,他知道要使日本发展起来,就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否则,发展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天智天皇颇有点儿埋头三十年,抬头再相见的意思。

历史上,在经历了白江口之战的失败之后,倭国也确实不断修补与大唐的关系,还在对唐关系中谋求改变称藩称臣的不平等地位。

同时,对新罗也表现出较高热情,不断派使与新罗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公元七百零三年,倭国派了一个二百零四人的使节团赴新罗,谋求改善和发展关系。

公元七百零九年,新罗使者抵倭访问,倭国朝廷设宴款待,右大臣藤原不比亲切接见,要求与新罗”成往来之亲,结两国之好“。并转送新罗王大批丝绸锦缎。在整个奈良时期,倭国与新罗之间使者往返达三十八次之多。

发展对唐关系,全面吸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也成了当时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内容。派遣唐使,就是其重要措施。

但白江口之战前后,倭国派遣遣唐使的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外交途径,维持其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同时探听大唐的对倭政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免遭不测之祸。

白江口之战以后以及整个奈良时期,倭国都不再计较朝鲜半岛南部的利害得失,而是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到民间风俗习惯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儒学、佛学、文学、体育、娱乐等,全面吸收大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以致形成了所谓”唐风文化时代“。

而大唐作为当世第一强国,政治经济文化均处领先地位。因此,所谓四方蛮夷朝贡之国络绎不绝,或求其庇护,或与之发展贸易,吸收其思想文化成果。作为唐王朝,只要承认主从关系,不论国家大小,皆爱之如一,怀柔存抚。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唐出兵帮助新罗的主要目的,就是扶持弱者免遭欺凌或吞并,借以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继续保持业已存在的关系,满足天朝大国的虚荣心理,当政治的外交途径行不通时,才出兵帮助新罗大败百济与高句丽,完成统一的。

白江口之战之后,大唐主动从朝鲜半岛撤兵,进一步加强了同新罗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使统一后的朝鲜半岛经济文化得到更快发展,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当中来看,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新罗和唐朝联军取得白江口之战的胜利,有利于遏制日本对朝鲜半岛南部的渗透和蚕食。因为大和国在统一扶桑列岛后,经济文化很快发展,同时,倭国又不断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势力,四世纪中叶时,派兵侵占了朝鲜半岛南端的任那,作为向北吞食发展的据点,但在新罗统一并不断强大起来以后,才驱逐了倭国在朝鲜的侵略势力,这对东亚地区和平和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白江口之战后,倭国致力于发展与唐关系,目的在于吸收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成果,而当时主政的高宗李治也不计前嫌,主动遣送白江口之战的日本俘虏回国,并派遣在唐的倭国留学生和学位僧回国,借以改善两国的关系,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唐倭关系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但是现在历史已经发生的改变,如今的大唐照比原本历史上的高宗一朝更为强大许多,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做那么多表面文章,宣扬自己的仁义道德了。

即便是太宗当真有这个心思,杜睿也是万万不肯的,对待倭国,从前世而来,切身感受过倭人对华夏创伤的杜睿就只要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彻底的根除。

而此时的天智天皇虽然在经历了一场惨败之后,认清了现实,但是就好像一个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样,天智天皇也是如此,水军虽然败了,然而陆军毕竟还没有上阵。

此时倭国的大军还剩两万多人,天智天皇就像个赌徒一般,在休整了一夜之后,突然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