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唐极品闲人 > 第四百三十五章 抉择

第四百三十五章 抉择(3 / 5)

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他自己亲自提拔任用的。

杜睿前世读《资治通鉴》发现,在处置危及皇位安全的重大事件中,李治的表现也丝毫未见昏懦和缩手缩脚。

最有代表性的是永徽三年,他处理宗室近属的谋反案件。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对高宗即位心怀不满,牢骚满腹,他们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共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

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声称太宗三子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斩首,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自尽。

同时,又有一大批人像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被流贬岭表,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株连很广。

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毕竟也是假手皇帝。李治如此处理事情的手段,如何会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这样的作风。

还有就是李治在位期间颁布的《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代表了人类封建文明史法制最高成就,成为亚洲国家立法的典范与来源。

还有就是从他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其父太宗皇帝也胜出一筹。

李治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对于御医的治疗他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流血也不介意。

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而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他曾说:”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

这与太宗服食丹药而死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就是说,即使把他和太宗的个人风格做一比较,说他”昏懦“也很不客观公平,至少李治在对待疾病的问题上有着更加科学的态度和认知。

到永徽三年,全国人口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粮食大面积丰收,洛州地区粟米每斗两钱半,粳米每斗11个铜钱。

史书称: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纵观唐代历史,如果没有李治在位期间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就是无源之水。

李治和武则天共同执政时期更不曾相互争权夺利,所以李治的软弱,不过是无法接受女皇帝统治的史家们为了丑化武则天而捏造的假象,真实的唐高宗其实是一位仁孝、有着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在唐代帝王中在位时间仅次于唐玄宗李隆基,其统治时期,开拓疆域,唐代疆域面积达到了最大,人口剧增、经济繁荣,完善了法律,政局稳定,为开元盛世打下了雄厚基础。因此在杜睿看来,被讹传的”懦弱皇帝“的李治,其实是一个有着非凡文治武功的伟人。

杜睿有的时候甚至都在想,如果他年少之时,不曾与李承乾为友的话,或许会将李治送上权利的巅峰,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为李治的才华,如今已经成了杜睿眼中被忌惮的关键,李治越是有才华,杜睿就越是要堤防着他,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为了大唐的安定。

一个帝国的兴起,是因为稳定,一个帝国的灭亡,则是因为内乱!

杜睿很清楚,即便到了今天,在大唐依然有不少李治的支持者,一旦让李治回返长安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杜睿也拿捏不准,总之这种危险,杜睿必须消灭在无形之中。

李治可不知道杜睿的心中在盘算着什么,见杜睿居然出言留他,也是微微一愣,倒也不愿驳了杜睿的颜面,只好坐下了。

杜云莲见杜睿说得这么郑重,心中也是纳闷,道:”三哥!可是有要紧的事?“

杜睿闻言,点点头做到了杜云莲的对面,笑着揉了揉李忠的头,道:”确实有要事发生,国中有急事,三哥怕是要提前回返了!“

听到杜睿要提前回去,杜云莲的脸色立刻就变了,此前杜睿还和她说过,这次来倭州,会和她待上半年的时间,这还不到一个月,杜睿居然就要走了,杜云莲的心里如何舍得。

”可是因为那倭人乱军的事!“

李治突然说话了,杜睿闻言一愣,好奇的打量了李治一番,见他的面色如常,很显然,这些年在倭州的日子,让他成熟了很多,居然一语中的。

其实这倒也不难猜,此前刘仁轨率军大张旗鼓的进军奥陆,为的就是剿灭倭人所谓的复国军,回来之后非但没有庆祝,杜睿还急着要回去,显然是此次剿贼并不顺利,无外乎就是有了漏网之鱼。

杜睿一笑,道:”为善!你倒是猜的不错!看来倒是有些长进!“

李治面色微微一变,偏过头也不去看杜睿,像是自言自语道:”我一向如此,只是有些人看不到罢了!“

李治心中对杜睿有怨,不免出言讥讽道,这句话分明就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