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食消息(一)(4 / 6)
坐标、水深和风向的海图和对景图。阿拉伯航海家的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在西欧沿海,非洲的东岸、北岸和西北岸,亚洲的南岸和东南海域,包括菲律宾、马来半岛和马鲁古群岛,都留下了阿拉伯海员和商人们的足迹。
这样一个在军事,经济,文化,科技上创造了除了极其辉煌文明的帝国,即便是杜睿也没办法轻视,就像大唐一样,大食绝对也是一个不可侮的国家。
在历史上的玄宗皇帝的时代,大唐也曾和大食在帕米尔高原的问题上有过激烈的冲突,那个时候大唐的国力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在玄宗皇帝时期达到了顶点,而玄宗皇帝也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皇帝,他并不满足于只是作一个守成的君主。于是在他的领导下,大唐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而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也已经加入了争夺西域的行列,并且在开元三年和唐朝有了第一次冲突,西域终于变成两个大国之间的角逐。
由于国力的强盛,在西域方面优势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当世的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联盟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
首先在开元三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然后是在开元五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斩首十万余,创造了一个辉煌的胜利。
接着是开元十年,吐蕃大军攻打唐朝属国疏勒,北庭节度使张孝嵩率疏勒副使张思礼以步骑四千救援,大败吐蕃军。
而阿拉伯方面,首先在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麦立克的任命之下,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被任命为掌管东方的最高权利者,在他的领导下,阿拉伯的疆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由于垂涎中国的富庶,他应许他的两个大将之一,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
于是古太白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而穆罕默德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但是他俩都没有能跨过中国的国界。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
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突骑施是一个突厥族的部落,可汗名叫苏禄,这突骑施受了唐朝的安抚,一心一意为唐朝打了好多仗。
开元六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中国领土,但是被突厥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哈利发,再遣穆斯林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从724至727年,突骑施深深地渗入粟特国境,远至康国本土。726年,突骑施为防卫骨咄而与阿拉伯人交战。这一段时间,突骑施在中亚是作为唐朝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突骑施败亡之后,大名鼎鼎的高仙芝终于在此时登场了。
高仙芝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首先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地处西域要冲,小勃律的转向使得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通道被堵死,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吐蕃重兵驻扎于此,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
于是在天宝六载,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高仙芝行军百余日,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进入握瑟德,再经过疏勒,翻过葱岭,过播密川,抵达小勃律特勒满川,最后会师于吐蕃连云堡。
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此时吐蕃连云堡有万人吐蕃兵防守,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唐军,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由于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高仙芝只好留下三千兵,让边令诚领着守城,自己率兵继续深入,进逼坦驹岭。坦驹岭山口,海拔4688米,是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登临山口,必须沿冰川而上,别无其它蹊径。最后终于以千余人大破小勃律,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天宝八载十一月,吐火罗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唐廷说,车师国王亲附吐蕃,此王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