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被围(一)(4 / 6)
顿时大惊失色,急忙扑了上去,将席君买抱了起来,见席君买面色惨白,气若游丝,急忙大吼道,”来人啊!快!快送席将军回府,找大夫来诊治!“
杜睿此刻也已经进了城,见一队唐军,不去杀敌,反而护着一个人且战且退,急道:”那是何人!?“
屈突寿回头,见是杜睿,再也控制不住,大哭了起来:”大帅!大帅啊!你可算是来了!席将军……席将军他都快要不行了!“
杜睿闻言惊道:”什么!?是席君买!“
屈突寿道:”正是席将军!席将军病倒了,方才听到喊杀声,便急慌慌的出了府门,带人守护住了城门,待大军一进程,他便晕厥了!“
杜睿闻言,也是大急,道:”还等什么!快送席将军回府!“
屈突寿一拱手,道:”末将遵命!“
杜睿看着屈突寿等人护着席君买走了,心中更是恼怒,席君买可是他特意安排在西域的,为的就是守护住西域这片土地,如今居然被大食人的进犯折腾成这副模样。
”杀!不要俘虏!全都杀光!“
根本就不用杜睿下令,唐军将士早就已经被袍泽弟兄的惨死给激怒了,这个时候谁也不肯留力,但凡撞见的,就是一个死。
城内的战事已经基本上确定了,随着大唐援军开进城来,大食人想要在唐军到来之前,攻陷于阗城的奢望已经化为了泡影。
然而城外的战局却朝着焦灼的趋势发展着,唐军虽然精锐勇猛,装备上又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这些时日,他们没日没夜的赶路,早就已经疲惫不堪,方才又是一阵冲杀,此刻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纵然人还能坚持,可战马也坚持不住了。
苏克自然也看得出来,唐军的攻势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只要大食军队坚持住,就能扭转战局,如果能将城外的唐军歼灭了的话,纵然大唐援军进了城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被围在于阗城内。
然而就在此时,原先正在与大食军队鏖战的唐军突然且战且走的退了,大食军队自然不肯罢休,紧紧的咬住,不肯放手。
唐军是支撑不住要退兵了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
杜睿做事一向算无一算,自然不肯将这么大的一个漏洞留给自己,要说他没有后手,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在唐军散开的同时,一阵惊天般的怒吼声突然响起,紧跟着一片耀眼的刀光,将大食军的眼睛晃得都睁不开了。
苏克闭着眼睛好半天才看清了,顿时倒抽一口凉气,脸上陡然变色,苏克也是一员无双猛将,胆量极豪,从军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仗不知道打了多少,在死人堆里滚过无数回,要想让他害怕,非常非常困难,然而,眼前的景象,他不得不震惊,不得不害怕。
因为他看到了明晃晃的一片,这是有上万把战刀组成的战阵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刀阵,是大唐最为犀利的进攻利器,具有排山倒海之威,一旦发威,不可抵挡,哪怕是大山都会被劈开,这是无数次战争验证过的。
历史上杜甫曾做过一首《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一一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诗中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
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人,人言他身长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胚子,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成为他顺理成章的选择。
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役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天宝初年,应募安西,在西域为大唐效力。当时,军中推广陌刀,这简直是为李嗣业准备的兵器,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
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
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
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回军之后,李嗣业因功升为疏勒镇守使,捍卫着大唐帝国的边疆地区。
疏勒镇曾一度被吐蕃攻陷过,城池残破,缺乏用水。李嗣业不辞辛苦,带领大家修复城墙,挖掘沟渠,引水灌溉,短短几年,疏勒镇面貌一新,成为一方富镇。
当时,高仙芝身为安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