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野心(一)(5 / 6)
家训·治家篇》说:”邺下风俗,专由妇人主持门户。北方人士,多靠妇人管家,精美的衣服、贵重的首饰,不可缺少。“
再加上历史上许多女性执掌朝纲的先例,比如汉代的吕后,还有北魏的冯皇后,以上这些为武媚娘称帝营造了特殊的氛围。
其次,武媚娘顺应了庶族地主上升、士族势力衰亡的时代历史潮流。隋唐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实施,加上太宗、高宗抑制士族的政策,使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的政治、经济实力逐渐上升,史言”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说明了这一点。
但在唐初,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代表的士族官僚仍然在政治上有相当的势力,他们是元老重臣,位居要职,享有”罪不加刑“的特权,他们为维护自身特权,力图维持现状。
而以李义府、许敬崇、狄仁杰等为代表的庶族地主,他们靠军功、科举入仕,形成新的地主集团,他们要求改革现状,但却不掌握实权,从而与士族势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庶族地主出身的武则天利用了这一矛盾,借助势力不断上升的庶族官僚,先后贬杀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元素等人,使大量关陇士族贵族被诛杀。
同时,通过自举、武举、试官等方法大量提拔庶族地主做官,借以收揽中小地主的人心,培养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官僚,扩大了封建统治阶层,奠定了其称帝的基础。
为从传统上和舆论上打击和削弱一贯反对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团,扶植和依靠新兴的庶族地主阶级,武则天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这样使士族官僚不再有入仕做官的优越条件,也不能因出身豪贵而为所欲为。而对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门第贫贱而受耻受辱于人。修成的《姓氏录》再也看不到士族贵族的特权,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
再次,武则天个人的素质、野心是她取得最高统治权的重要条件。武则天精通文史,见多识广,”素多智计“,具有强悍、刚毅、勇敢的性格。
正如《资治通鉴》记载:”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武则天虽出身寒门,但她十四岁入宫,长期的宫中生活,使她”能屈身忍辱“,善于迎合皇帝,有机会接触上层官僚,加上宫廷文化的熏陶,使她又善于明察时势变故,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她为中心的新官僚集团。
当时,贞观之治带来的繁荣景象正面临政局动荡的冲击,迫切需要调整。然而,体弱多病的高宗却无力挑起稳定政局的重担。
武媚娘抓住这一机会,依仗其出色的政治手腕和才能,稳定了政局。她做皇后以后,一方面她多次镇压了反对派叛乱,稳定了动荡局势,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发展科举制,注重选拔人才,适时纳谏,《通鉴》说武则天”故当时英贤竞为之用“。
另一方面,她又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农业生产,并编《兆人本业记》这农书颁行天下,使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这些措施扩大了武媚娘的影响,为其称帝创造了条件。
最后,部分官僚的拥戴、煽动,最终促成了武媚娘称帝。地主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封建官僚争权夺利的本性。随着武则天在宫中地位的上升,以许敬宗、李义府等为代表的官僚地主为了求得高官厚禄,实现自己的目的,对武则天极力拥戴,推波助澜。
这些地主官僚一方面用严刑酷法帮助武媚娘打击反对派,巩固了武媚娘的地位,使其欲望一步一步膨胀。
另一方面,他们又帮助武媚娘制造舆论,使其”名正言顺“地做皇帝。在武则天称帝条件日趋成熟时,武承嗣派人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使武则天举行盛大的”拜洛受图“仪式。接着,部分官僚串通和尚上献《大云经》四卷等,暗示武则天称帝。
最终到了公元690年,武媚娘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
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公元690年9月,武则天登上则天楼,身着帝王的兖冕服饰,即皇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年号为”天授“。以李旦为继承人,赐姓武氏。
武媚娘经过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最终夺取了唐政权,成为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滋养其野心,因势利导其行,这就是天草四郎现在要做的事情,当然他完全不担心,再出现一个极端强势的武则天,让他的努力全都为武京娘做了嫁衣。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已经看出来了,武京娘虽然有武媚娘那样的野心,但是却不具备武媚娘那样的才华,和政治野心,武京娘虽然也聪明绝顶,但是和武媚娘比较的话,这个做妹妹的显然要差得远了。